全国2009年10月自学考试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试题

全国2009年10月自学考试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试题

(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课程代码:00656 (总题数:20,分数:20.00)

1.“电视之父”是指( ) (分数:1.00) A.麦克斯韦 B.贝尔德 √ C.费森登 D.布劳恩 解析:

2.我国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为( ) (分数:1.00) A.北京电视台 √ B.天津电视台 C.哈尔滨电视台 D.上海电视台 解析:

3.1958年11月2日,北京电视台开始口播( ) (分数:1.00) A.《简明新闻》 √ B.《专题报道》 C.《专题新闻》 D.《人物专访》 解析:

4.电视新闻的表现弱势首先在于视、听符号的( ) (分数:1.00) A.暂留性 √ B.灵活性 C.局限性 D.表面性 解析:

5.在众多传送方式中,覆盖面积大、节目质量高、系统投资少、见效快的传送方式是 ( ) (分数:1.00) A.微波中继传送 B.卫星传送 √ C.电缆传送 D.光缆传送 解析:

6.下面关于控制采访节奏的描述,错误的是( ) (分数:1.00)

A.让受访者的谈话符合采访者需要 √ B.善于接过受访者的话头进一步追问 C.适时转换谈话内容

D.当受访者离题时,以适当的方式重新将对方引到正题上来 解析:

7.录音采访具有独特的认识功能和表现功能,此种采访方式( ) (分数:1.00)

A.将取代其他采访方式 B.普遍适用于任何采访场合 C.适用于任何新闻题材

D.对于新闻题材有一定的选择性 √ 解析:

8.下列对电视摄像采访环境描述,错误的是( ) (分数:1.00)

A.采访环境也有信息功能 B.环境在镜头中有符合象征意义

C.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不能挑选采访环境 √ D.不能人为制造采访环境 解析:

9.在新闻节目中,信息丰度是( ) (分数:1.00) A.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B.信息数量和信息质量的统一 √ C.信息的质量 D.信息的数量 解析:

10.实况广播的抒情和议论有利于深化主题和增强( ) (分数:1.00) A.真实性 B.凝聚力 C.形象性 D.感染力 √ 解析:

11.人物访问是对新闻人物所作的( ) (分数:1.00) A.专访 √ B.探寻 C.独家访问 D.报道 解析:

12.与报刊通讯比较,广播通讯的语言更加讲究通俗化和( ) (分数:1.00) A.口语化 √ B.民族化 C.大众化 D.简单化 解析:

13.广播通讯是否运用音响,主要取决于通讯的( ) (分数:1.00) A.内容和主题 √ B.情节和细节 C.开头和结尾 D.节奏和韵律 解析:

14.电视新闻专题虽然也注意题材的广泛性,但更加重视( ) (分数:1.00)

A.精选题材 √ B.编造细节 C.营造情节 D.铸造结构 解析:

15.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出自己撰写的新闻评论,时间为( ) (分数:1.00) A.1978年底 B.1979年起 √ C.1980年起 D.1980年底 解析:

16.广播中最高规格的评论形式为( ) (分数:1.00) A.本台评论员文章 B.本台评论 √ C.本台短评 D.编者按语 解析:

17.广播评论十分讲究立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评论的( ) (分数:1.00) A.思想性 √ B.可听性 C.真实性 D.时效性 解析:

18.记者没有出镜,或者有多位记者出镜的新闻,一般由播音员或主持人( ) (分数:1.00) A.配音解说 √ B.撰稿 C.编辑合成 D.导播 解析:

19.下列不属于新闻提要的表现功能的是( ) (分数:1.00) A.提示功能 B.强调功能 C.娱乐功能 √ D.平衡功能 解析:

20.中国电视新闻的调整改进提高阶段是从( ) (分数:1.00) A.1981~1983年 B.1985~1993年 C.1980~1992年 √ D.1980~1997年 解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总题数:5,分数:10.0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