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人教课标版常用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学习目标】

2、了解高考考题设计形式

3、明确解题注意事项,牢记解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4、了解并积累与意境相关的鉴赏“术语”。

【高考试题再现】

(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分)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分)

【意境型诗歌鉴赏的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分析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 ①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习题演练】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分) 答案:

、(年陕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注意:

)最好先概括画面特征(需要讲明时间地点),再描绘诗中图景、形象。描绘时不能简单翻译诗句,要用自己语言再现。既要忠于原文,又要通顺、力求体现画面感。

)概括意境气氛和形象的特点用语要全面准确。

)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要突出题干中的“怎么样”,而不只是“是什么”。 )分析纯写景诗时,就诗论诗,不必牵强附会地向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上靠。

【“分析形象意境”复习建议】

、重视积累,博闻强识。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寓意、常见意境类型尽可能了然于心。 、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语”积累;

【拓展延伸】

【近两年其它省市考题】

(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分)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分)

(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分) 答:

(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分)

子 规【注】[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分)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分)

(年辽宁)古代诗歌阅读(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分)

(年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分)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 ()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分)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

(年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琅琊溪[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分)

附参考答案:

【高考试题再现】(年湖南卷)

()边塞()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习题演练】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步骤①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江南烟雨图。江南暮春时节,春意仍在,细风吹动斜柳。从超然台上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满城之花虽未凋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人家。 步骤②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

步骤③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寓情于景,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拓展延伸】

、()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答:“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