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6 小数与单位换算 ︳人教新课标

《小数与单位换算》说课稿

大悟县城关镇邓畈小学 谢 曼

我上的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小数与单位换算。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方法、说过程、说反思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小数与单位换算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重要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需要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学生对于整数单位换算具有比较熟练的基础。在改写时,学生要判断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涉及小数点时该怎样移动小数点。本课知识体现上述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由整数与单位换算到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正迁移。

在前几册课本中已经出现过了整数单名数的改写,而这节课中主要内容是学生要掌握小数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改写,而且还涉及到复名数的改写,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掌握的。所以这节课以学生自己探究、展示交流、归纳为主。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现状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设置为:

1.知识与技能: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理解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能根据不同计量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相应的数据改写。

2.过程与方法:经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思考探究数据改写的方法——单位换算。

3.情感与态度: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灵活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能综合运用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位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单位换算。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用旧知识迁移,掌握学习方法。 二、说方法

本节课先复习旧知,说说单位之间的进率,在整数与单位换算的复习中让学生回顾换算方法,引出几个新名词。再创设情境,帮小朋友排排队,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并归纳的方法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三、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小数与单位换算)

1.我们以前认识了很多长度单位,谁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一般情况下,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依次复习面积单位和质量单位。(提出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的概念) 2.使用作业纸,通过几道整数单位换算题,回顾整数的换算方法,并结合几个小题介绍名数、单名数、复名数。让学生学会区分。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星期天有四位小朋友去测量了自己的身高,你能帮他们从高到矮排排队吗?(出示PPT,让学生观察几个小朋友的身高)

学生思考:我们能直接比较这几位小朋友的身高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这些数据的单位不一致,要比较的话要先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师:我们应该怎样排序呢?

引导学生明确:首先,把这些数改写成相同单位的数;(重点强调) 然后,再进行比较; 最后,进行排序。

师:上面这些数据可以改成哪些单位来进行比较? (学生提出不同的改写方法,为自主探究学习做准备)

2.自主探究:使用随堂记录表,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填在响应的表格中。 学生完成表格后用展台进行方法展示并讲解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方法,进行分类展示。

方法一:把上面的数据改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80cm=( )m 1m45cm=( )m (1)随机找三位学生展示表格。

(2)出示PPT,讲解老师的算法,学生补充换算过程,让学生强调小数点的移动方法。(板书过程)

(3)小结: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板书) (4)学生补充完成数据比较和排序。

方法二:把上面的数据改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 0.95 m = ( ) cm 1.32m=( )cm (1)学生展示自己的换算方法。

(2)出示PPT,讲解老师的算法,学生补充换算过程,让学生强调小数点的移动方法。(板书过程)

(3)小结: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乘以它们之间的进率。(板书)

(4)学生补充完成数据比较和排序。

(三)小结小数与单位换算的规律:一想二定三移。

细化规律:1.想进率;2.定乘除(高化低乘,低化高除以);3.移动小数点。 提问:一想,你会想什么?二定,需要确定什么?三移,要移动什么?(学生回答,加深印象)

强调:乘以和除以的数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之间的进率。 (四)巩固练习 1.算一算,填一填。

2. 在 里填上“>”“<”或“=”。 3.应用题。

(结合小结出来的规律,学生自己完成三种不同类型的习题,加强巩固) (五)板书设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

80cm=(80÷100)m=0.8m 0.95m=(0.95×100)cm=95cm 1m45cm=(1+45÷100)m=1.45m 1.32m=(1.32×100)cm=132cm ÷ 进率 × 进率 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

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

四、说教学反思

1.本节课复习旧知比较详细,并在其中穿插介绍了高级单位、低级单位、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时间稍长,但学生在后面的单位换算中能很快地运用单位之间的进率。

2.学生在展示的时候大多数是出示结果,少有过程,板书稍慢,后面要学生补充换算过程,有点浪费时间。学生的解题过程表述还需要加强训练。 3.在巩固练习的应用题解答上,学生是口头表达,可以让学生上台板演,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总体来说,本节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本节课中的重点知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