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政治教学课例与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政治教学课例与反思

作者:刘喜

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29期

摘 要: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国基础教育正迈入新时代。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涵盖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四个内容。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地,转化为教学行为,是值得广大一线教师深入思考与实践的问题。本文以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课例为载体,就学科核心素养转化落地问题总结一些经验,以就教高中政治学科教师。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教学课例 反思经验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先行修订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标准体系建设。较之“三维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进一步凸显了“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综合性、复杂性、实践性要求。面对当前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开展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探索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转型模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其根本作用不是“告诉”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处事的方法、态度、价值观及综合能力。

一、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架构及其关系

所谓学科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高中政治学科具有四大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理解我国的社会制度并能发自内心地接受与认可;“理性精神”,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分析现实的社会生活;“法治意识”,就是让学生崇尚宪法和法律,对宪法和法律有敬畏之心,从而遵从宪法和法律,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履行法定义务的习惯;“公共参与”,就是让学生有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能作为社会一员以主人翁的姿态实践,参与生活,见证成长。

上述四个核心素养中每个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的一个有机整体。“政治认同”,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也是“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之所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标识。“理性精神”,关乎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应有的能力和态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关原理和观点,也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法治意识”体现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捍卫尊严的必备品质,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必然要求。“公共参与”展示人民当家做主的责任担当,是“法治意识”的必然表现,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当然行动。概而言之,作为我国现代公民的培养目标,对应高中政治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有信仰的中国公民、有思想的中国公民、有尊严的中国公民、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政治认同的“信”主要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信度”,指政治认同内容的威信或可信性;二是“信服”,指人们对政治道路、政治制度、政治理论等相信和佩服,自愿接受该观点,使自己的态度与政治认同的要求相一致;三是“信仰”,指人们对政治认同内容的信奉和遵循;四是“信念”,指人们对政治道路、政治制度、政治理论等的信服和尊敬,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在实践中不断维护、发展。“知”是“信”的前提,但“信”并不是“知”的必然结果。学生个体意识的觉醒、独立思维能力的提高、某些现实生活的困惑等,使学生可能不再迷信书本、知识、教师、权威,对政治问题的判断和选择往往会有自己的理解。要真正实现政治认同,必须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基于对政治认知理论的探究、质疑、对比、反思,进行理性、辩证的辨析思考,才能形成确信。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而要贯穿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中,落实在长期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落实这些学科核心素养呢?我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政治参与实践是培育学生政治认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要让学生认同国家的政治道路、政治制度、政治理论,必须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社区建设,进而理解、认可学校的规章制度、社区的章程、国家的法律制度等,并且要常态化有效实施。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课例

课例一:在教学《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时,我设计了模拟我校所在的“亭子岗”村村主任的选举活动:要求学生课前推选出3位候选人,每位候选人准备竞选演说词;班干部组成选举委员会,开展选举筹备活动,如确定竞选程序、制作选票、布置选举场所等。课中候选人分别发表竞选演讲(每人3分钟—5分钟),接着学生投票,然后现场唱票,最后当选人发表当竞选感言。通过这一课堂活动,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政治参与的热情显著提高。特别是候选人为争取选民,在竞选演讲中对“村民自治”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具体的思考,从而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鲜活而可操作,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融入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从而有效培育了理性精神。

课例二:在教学《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我让学生寻找班上“最美同学”。学生通过身边同学的日常表现评出心中的“最美同学”并说明理由,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是如何实现的。整节课没有空洞的说教,说的是学生所熟悉的人,讲的是学生所经历的事,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每个同学都有话可说。通过参与,学生认识到人生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才有意义。类似这样的活动我还组织了很多,比如学生对“校园统一穿校服的规定”有不同的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就在课堂上召开一个听证会,听听多方学生的意见。在学校其他管理方面,我力求结合教学内容提供适合的平台,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建言献策。

课例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学中,我以“协商民主有什么优势”为议题,指导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观看微课、微电影等,探究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及协商民主的意义和价值;在课外走访本地政协委员,了解他们对本地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评估他们对有争议的社会公共事务的立场、应对措施的理由;指导学生参加有关方面组织的对话协商活动,参与对有关公共政策的制定。

因此,我们要把政治参与的过程、态度、效能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政治实践活动,拓展学生政治参与渠道,通过网络参与(网站、微信、微博)和现实参与(电话、书信、实地)等渠道让学生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等。校内参与校外参与并举,如校内的学生自治和学生职务竞选、学生与校长面对面、校内民主管理,校外参与社区管理、政府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其作为政治参与个体对于决策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和政治认同。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反思

(一)“活动型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行之有效的好模式。打造“活动型课堂”,要求学校变革政治学科课程结构,变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将以往的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要求一线政治教师成为“活动型课程”的科学设计者、正确引导者、智慧组织者、坚定实施者。这是一个挑战。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与议题相关的实践问题,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感悟、发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选取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更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选择的活动内容既可以是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处理、食品安全、道路安全、居民搬迁、环境治理等话题,又可以是学生身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在校园穿校服、校园建设及学生关心的其他学校管理制度等。

(四)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全程要周密考虑。对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问题能够有效应对、机智灵活,从而增强活动型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政治学科活动设计要遵循什么原则?我认为,学科活动一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重构知识;二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三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四要体现教育性,精心设计活动,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