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森药业有限公司西北生物原料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项目建设地点及相关背景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社棠工业园,占地约100亩,中心地理坐标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4°32'45.58\,东经105°57'30.00\。
生物制药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和优先发展的行业,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甘肃天森药业有限公司与当地各级政府部门、主管单位多次协商,并就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等问题与有关技术单位进行磋商,同时对项目原料进行实地调查和大量资料分析,拟于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社棠工业园建设“甘肃天森药业有限公司西北生物原料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的投资兴建符合市场的发展方向,也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实施可解决国内生产企业的需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国内酶类等产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1.2 项目基本组成及投资
1.2.1 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1。 1.2.2 生产工艺
本项目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糜蛋白酶、玻璃酸酶、胃膜素和胃蛋白酶、细胞色素C、胰酶和猪脱氧胆酸7种药品,共计5003.298kg/a。
主要生产工艺即为利用相应的化学试剂将上述产品从动物内脏中浸提后加以分离、提纯得到相应的产品,具体为:(1)糜蛋白酶可从牛胰或猪胰中用稀硫酸提取出来;(2)玻璃酸酶可从新鲜牛或羊睾丸中冷醋酸提取;(3)胃膜素、胃蛋白酶生产可从新鲜猪胃黏膜中利用丙酮将胃膜素和胃蛋白酶分次沉淀析出;(4)细胞色素C可从新鲜猪心或牛心中利用稀硫酸浸提后以吸附剂提取;(5)胰酶可从新鲜猪胰脏中用丙酮激活沉淀后提取;(6)猪脱氧胆酸则利用猪胆汁提取胆红素生产过程中滤去胆钙盐的母液提取。
甘肃天森药业有限公司西北生物原料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表1-1 项目组成一览表
序号 1 2 3 工程名称 糜蛋白酶 工程内容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新建糜蛋白酶生产线一条,每批生产糜蛋白酶1.4kg,年生产20批,生产胰酶28kg/a,工程占地600m2 新建玻璃酸酶生产线一条,每批生产玻璃酸酶48.4kg,年玻璃酸酶 生产25批,生产胰酶1210kg/a,工程占地571.8 m2 新建胃膜素、胃蛋白酶生产线一条,每批生产胃膜素9.5kg、胃膜素、胃胃蛋白酶108kg,年生产30批,生产胃膜素285kg/a、胃蛋白酶 蛋白酶2490kgt/a,工程占地1143.5m2 原料药主体1#车间 新建红细胞色素生产线一条,每批生产红细胞色素红细胞色素工程 0.126kg,年生产23批,生产红细胞色素2.898kg/a,工程C 占地300m2 新建胰酶生产线一条,每批生产胰酶19.2kg,年生产27胰酶 批,生产胰酶518.4kg/a,工程占地480m2 新建猪脱氧胆酸生产线一条,每批生产猪脱氧胆酸23.5kg,猪脱氧胆酸 年生产20批,生产猪脱氧胆酸470kg/a,工程占地334.7m2 原料药2#车间 分析化验室 辅助工程 维修车间 废旧材料和废旧设备存放区 原料库 成品库 污水处理站 环保工程 化粪池 废气处理 固体废物 水泵房 配电室 公用工程 锅炉房 办公楼 大门 道路地面硬化 绿化 预留生产线扩建车间,占地3430m2 对原料、中间体及产品进行各项指标的监控和分析,办公楼内 根据项目要求购置生产维修设备、设置维修人员 各种废旧材料和废旧设备存放区的暂时存储,面积100m2 项目原料储存库房,按照动物原料药原料储存要求设计,满足GMP要求,工程占地342m2 项目动物原料药成品储存库房,按照动物原料药成品库房要求设计,满足GMP要求,工程占地492m2 针对项目废水特征,工艺废水处理采用“UASB+生物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处理能力3m3/d,同时建60m3储水池,工程占地610m2 生活污水处理采用化粪池,10m3化粪池一座 废气处理包括锅炉湿法除尘及车间有机废气处理设施 项目生产过程中固体废弃物做有机肥处理,项目配套固体废弃物运输车,建设一般固废暂存间及危险废物暂存间 满足厂区供水需求,项目占地12m2 新增800KVA变压器1台及配套设备,工程占地54m2 安装1台蒸汽量为2t/h的蒸汽锅炉,可满足项目生产需求工程占地,206m2 满足项目生产办公需求,工程占地1245m2 满足项目人员通道及生产运输需求,1座 厂区道路建设,以满足项目生产过程中道路畅通15000m2 厂区绿化面积满足设计需求,绿化面积20000m2 储运工程 蓄水池(兼消防水池) 厂区储备用水和消防用水公用池,60m3,工程占地240m3
甘肃天森药业有限公司西北生物原料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1.2.3 劳动定员
本项目全年生产天数为300天,采用四班三运转,每班工作时间8小时。根据生产规模和工艺要求,项目新增定员77人。 1.2.3 项目投资及环保投资
甘肃天森药业有限公司西北生物原料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21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631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685万元,设备投资7510万元。本项目环保投资为35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
1.3 建设项目与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
1.3.1 相关产业政策符合性
本项目行业类别属于C2760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本项目属于“鼓励类”第十三条“医药”第二款之规定,即“现代生物技术药物、重大传染病防治疫苗和用药、新型诊断试剂的生产,大规模细胞培养和纯化技术,大规模药用多肽和核酸合成、发酵、纯化技术开发和利用,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改善传统工艺”。本项目属于现代生物技术药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1.3.3 相关环保政策符合性分析
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一区多园”的管理模式,依据《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天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麦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甘肃省天水市社棠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08):社棠工业集中区的规划符合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本项目位于甘肃省天水经济开发区社棠工业园的西端,总占地面积约100亩,为园区规划的建设用地,属于工业用地,符合园区规划。根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以及本项目入园协议,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园区的规划目标及入园要求。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甘肃省天水经济开发区社棠工业园产业发展方向,项目选址与甘肃省天水经济开发区社棠工业园发展规划相符。
甘肃天森药业有限公司西北生物原料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2.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的污染因子SO2 、NO2、PM10的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规定的要求,未出现超标现象,NH3和H2S未检出,非甲烷总烃满足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的要求。 2.1.2 地表水质量现状
监测结果表明,渭河水质中TN、COD、NH3-N、BOD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余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级标准要求,可能是生活污水排入所致。 2.1.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地地下水水质中各监测因子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结果表明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 2.1.4 声环境质量现状
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监测结果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的要求。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2.2.1 环境空气
本次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为三级,项目所在区域为简单地形,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围为以项目厂址为中心,边长为5km×5km的矩形范围。 2.2.2 地表水环境
本次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低于三级,仅进行影响分析。项目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分别经厂内生产废水处理站及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进入天水市污水处理厂麦积分厂。本次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本项目排污口。
甘肃天森药业有限公司西北生物原料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2.2.3 地下水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次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为厂界内区域。 2.2.4 环境噪声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至项目厂界外1.0m处。 2.2.5 环境风险
项目所在区域属于非环境敏感区,生产过程涉及的物料为一般毒性、易燃性物质,故本次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定为二级,评价范围为以厂区为中心,半径3km的范围,评价面积28.27km2。 2.2.6 生态环境
本项目建设用地面积小于2km2,且不涉及敏感地区。因此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评价范围为厂界内区域。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 主要污染物排放、处理及达标分析
3.1.1 废气处理与排放
主体工程排放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丙酮和醋酸乙酯,排放参照执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及《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3840-91)》。
公用工程排放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烟尘、SO2、NOx,排放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Ⅱ时段标准限值要求。
无组织排放主要为恶臭气体,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限值。
废气排放情况分析见表3-1。
3.3 主要环境影响极其预测评价结果
3.3.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