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聚焦植物激素调节相实验 作业.doc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聚焦植物激素调节相实验 作业

1.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弯曲现象的是( )

A.②⑤⑦ C.①③④⑥⑦

B.②⑤⑧ D.①②③⑤⑧

解析 ①由于匀速旋转,a、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相同,所以直立生长;②的左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右弯曲生长;③中没有感受到单侧光刺激,直立生长;④中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途径,所以生长素分布均匀,直立生长;⑤中生长素能向左侧运输,而右侧生长素无法运输到下部,所以向右侧弯曲生长;⑥中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运输到作用部位,所以不生长;⑦中仅旋转植物,则植物受光均匀,直立生长;⑧中整体旋转,植物受单侧光照射,故弯向小孔生长。 答案 B

2.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物质,同时设置了空白对照组。他发现在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此人设置的空白对照组是将等量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尖生长情况

C.生长素和乙烯都属于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往往都具有两重性 D.据实验结果可推知,生长素能诱导根细胞合成并分泌乙烯

解析 本实验说明在生长素的作用下,根尖产生了乙烯,而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浓度也越高,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因变量是根尖生长状况以及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生长素和乙烯都属于植物激素,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但是乙烯不具有该特点。 答案 C 3.(2019·

广

拟)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激素对顶端优势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株的种类及生长情况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A组和B组对照可证实茎尖细胞合成的生长素维持了顶端优势

C.D组和E组实验结果说明细胞分裂素一定通过抑制生长素运输解除顶端优势 D.本实验说明侧芽的抑制和萌发受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互拮抗的调控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本实验只有一种植物,属于无关变量,且植物的生长情况属于因变量,A错误;A组和B组对照,可证实茎尖维持了顶端优势,但是不能说明尖端细胞产生了生长素,B错误;D组和E组实验含有两个变量,不能作为对照实验,C错误;本实验说明侧芽的抑制和萌发受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互拮抗的调控,D正确。 答案 D

4.为了探究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在草莓果实成熟中的作用,科学家利用50 μmol/L的ABA、IAA和等量清水处理绿果时期的草莓果实,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花色苷可使草莓果实呈红色) A.脱落酸能促进草莓变红软化

B.生产上可适当喷施脱落酸促进草莓成熟 C.生长素延迟了果实成熟过程

D.在草莓成熟过程中IAA和ABA具有协同作用

解析 由实验结果分析,与对照组相比,ABA处理后花色苷的含量增加,果实硬度减小,可推断出ABA会促进果实变红、软化,故生产上可以通过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来加快草莓成熟,A、B正确;IAA处理后,花色苷含量小于对照组,且果实硬度高于对照组,说明IAA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过程,C正确;由图可知,在草莓成熟过程中,两种激素作用相反,故IAA与ABA不具有协同作用,D错误。 答案 D 5.(2019·

广

考)为研究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对河北杨扦插生根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每组100支插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组别 A B C D α-萘乙酸溶液浓度(mg/L) 400 600 800 0(清水) 生根插条数(支) 69 85 43 7 平均生根数条/(支) 6 13 5 3 A.D为空白对照组,是实现实验目的必须设置的一组

B.生根插条数和每支插条的平均生根数均反映了因变量受自变量影响的情况 C.为了确定促进生根的最适宜α-萘乙酸浓度,应配制400~600 mg/L的α-萘乙酸溶液再实验

D.通过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α-萘乙酸对插条生根的作用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结论

解析 D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他三组为实验组,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可以知道实验组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情况,A正确;生根插条数和每支插条的平均生根数均为因变量检测指标,反映了因变量受自变量(α-萘乙酸溶液浓度)影响的情况,B正确;根据表中数据,促进生根的最适宜α-萘乙酸浓度应在400~800 mg/L之间,因此,应配制400~800 mg/L的α-萘乙酸溶液再实验,C错误;与对照组相比,表中三种浓度的α-萘乙酸溶液均表现为促进效应,因此,不能得出α-萘乙酸对插条生根的作用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结论,D正确。 答案 C

6.为了研究脱落酸对植物叶柄的脱落效应,某同学利用某植物茎段(如图)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其中不同浓度的脱落酸是用蒸馏水配制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对脱落酸浓度的设置:10 μg/mL、1 μg/mL、________、0.01 μg/mL、0 μg/mL。

(2)选择生长状况相同的该植物茎段若干,将其叶片切去,仅剩叶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用脱脂棉将切口包好。

(3)实验步骤:将切去叶片的植物茎段均分为五组,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的

小烧杯中,记为甲、乙、丙、丁、戊,分别在甲、乙、丙、丁叶柄脱脂棉上滴加________,戊的叶柄滴加等量的蒸馏水。

(4)用玻璃棒轻触叶柄,以________为观察指标,每天定量观察。请设计一个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解析 (1)根据已经给出的浓度可以推出,空缺的浓度为0.1 μg/mL。(2)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实验过程中应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故去除叶片是为了防止自身产生的脱落酸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3)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脱落酸浓度,故对实验组的处理应是在脱脂棉上滴加适量且等量的不同浓度的脱落酸溶液。(4)经分析可知,本实验应以叶柄脱落的时间为观察指标,在设计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时,应注意将自变量与实验结果(观察指标)体现出来,具体见答案。 答

(1)0.1

μg/mL (2)防止自身产生的脱落酸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适量且等量的不同浓度的脱落酸溶液 (4)叶柄脱落时间 如表

脱落酸浓度/(μg·mL-1) 叶柄脱落时间 0 0.01 0.1 1 10

[技法必备]

1.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检查和评价“五看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