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及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10 生态及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分析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改扩建项目,可做生态影响分析。故本次环评将进行生态影响分析。

10.1 生态环境现状

10.1.1 拟建场址 10.1.1.1 生态环境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

本项目位于济宁市北郊李营镇北尧村北,济宁至宁阳公路以东,日东高速公路北侧,距济宁市城市规划区边界约11km,厂区地理位置详见图2.1-1。厂区地形相对较平坦。

本项目所在厂区土地利用性质为公共设施用地,用地性质符合要求。项目国有土地使用证见附件11。

2、生物分布现状 (1)植物现状

该区域受人类干扰历史长、强度大,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 (2)动物现状

在长期和频繁的人类活动影响下,该区域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已达到了较高的程度,自然生态环境已遭到破坏,野生动物失去了较适宜的栖息繁衍场所。据调查,境内大型野生动物已经消失。目前该地区常见的野生动物主要有昆虫类、鼠类、蛇类、蟾蜍、蛙和喜鹊、麻雀等鸟类。家禽家畜、养殖种类有猪、牛、狗、鸡、鸭、鹅等传统种类。区域主要动物资源情况见表10.1-1。

表10.1-1 主要动物资源情况表 鸟 类 喜鹊、大山雀、大杜鹃、楼燕、家燕、鹌鹑、大嘴乌鸦、黄雀、灰燕、小嘴乌鸦等 兽 类 黄鼠狼、野兔、刺猬、老鼠、野猫等 两栖动物 青蛙、蟾蜍等 爬行动物 壁虎、蛇等 节肢动物 蜜蜂、蜻蜒、螳螂、蚱蜢、蝉、蚊、蝴蝶、萤火虫、臭虫、三化螟、黄蜂等 (3)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分布情况

依据《中国稀有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经逐一对照查询,评价区无珍稀濒危植物分布,现场踏勘亦未见珍稀濒危植物。评价区及周围也无国家保护动物。

3、生态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根据调查可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风景区、水源地等生态敏感保护目标。

10.1.1.2 土壤类型及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山东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山东省土壤图》(1990年3月)中的具体划分,厂址范围内土壤类型主要为褐黄色耕土。通透性较好,褐土肥力一般,适种性广。

项目区所在地区土壤侵蚀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是降雨、地形、土壤和植被,其中降雨和地形处于非常不利的状态。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乱挖乱采、乱堆乱放以及陡坡开荒、铲草皮、乱砍滥伐、乱牧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产生或加剧了水土流失。

根据国家关于全国土壤水蚀和风蚀按6级划分的原则和指标范围,具体见表10.1-2。评价区土壤侵蚀为轻度侵蚀,侵蚀模数为680t/km2·a。评价区每年土壤流失背景值为65t。

表10.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程度 侵蚀模数(t/km2·a) 流失厚度 微度 <200 <0.15 轻度 ~2500 ~1.9 中度 ~5000 ~3.7 强度 ~8000 ~5.9 极强 ~15000 ~11.1 剧烈 >15000 >11.1 10.1.1.3 景观生态现状

区域内景观生态体系的质量现状因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生物及人类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决定。评价区为本项目一期工程现有厂址,评价区附近主要为本项目东侧的济宁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填埋区以及济宁市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均为明显受到人类干扰痕迹的区域。

评价区内的道路、沟渠作为景观内的人工廊道,起到分割景观、增加景观异质性的作用。总体看来,拟建项目区的景观异质性较低。

综合分析认为:评价区人类干扰比较严重,人工化现象比较突出,生物组分异质化程度较低。

10.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0.2.1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由于项目厂区内动植物已基本灭绝,因此,施工期不会对动植物造成不利影响。

施工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产生的土石方。

项目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质、降雨、台风、土壤、植被等,人为因素包括开挖、回填、临时堆置表土等。对本工程而言,工程的建设过程将带来土地占用、工程开挖、表土临时堆放、施工临时用地等对工程范围内的植被、土壤和地形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可避免的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

为进一步完善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应在施工场地和临时堆土场四周布设排水沟、沉砂池等临时防护措施,防止水流对裸露地表的冲刷,尽量避免增加新的水土流失。

施工材料分类堆放,并采用彩条布垫砂、石、水泥、表土等,尽量保证原有的地表组成物质。在场地平整过程中,依地势进行场地布置,开挖的少量土石方用于坑凹回填或场平覆土。结合施工组织和施工时序,合理利用施工场地,严禁任意扩大施工场地占地范围或改变施工场地位置。项目施工场地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撤离临时施工设施,及时回复绿化。 10.2.2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的建设除了施工期的生态影响外,在其运营期也将对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现有土地进行改造、建设和园林绿化,将会有一定数量的乔灌草引入,生物组分的异质性提高,生物量增加,区域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提高;由于加强管理,人为对绿地、林木的浇灌,生物生长量将大大提高。

10.2.2.1 土地利用影响

本项目是在原址上进行的改扩建,因此建成以后对土地的利用类型、生态系统的改变不大。

10.2.2.2 对区域植被的影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