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都无法理解命运的安排,觉得自己的生命就是一场冤案然而,负载着这份沉重感的史铁生最终还是成功了1979年史铁生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这与他的瘫痪相隔了几年?(7年)
7年的时间,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对于作者来说,却是一段漫长的轮椅上的生活,是最艰难的一段日子!可是,他还是坚强的活下来了而支撑着他活下来,扶持他走过这段噩梦般的岁月的,又是什么?(是母亲,是母爱)
结合课下已发资料,跟随教师预设的情境,体会人生命运的多舛,以及在困境中母亲是最有力的支持,感受母爱的力量
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而且使学生的情感受到震撼,因而会对文本的理解会更有深刻的体验 三、阅读感悟
请一位学生朗读13自然段
(一)思考: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二)品味语句,品味感情 [示例]
1、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2、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3、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4、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三)母亲逝世后,作者对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是怎样变化的?
这个过程折射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那份深深的思念和愧疚此时的合欢树已经成了母亲的化身
学生思考交流: ①我十岁时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热爱生活(“做 裙子”) ②我二十岁时 母亲:“不年轻”、“有了白发”“全部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 1句:“全副心思”“到处”“总能”体会母亲为了治疗而奔波不厌其烦的态度 2句:“惊惶”“昼夜守着”及语言描写的语句都很好地表现“我”病情不好时母亲的心情及她奋力同病魔抗争的形象 3句:“到处”“顶着风或冒着雪”表现母亲看到“我”对生活有了新的企盼,又是希望又是无奈鼓励我写作,也是对人生的激励和劝勉,只不过能让我摆脱精神上的痛,一切的努力都值得 4句:“她心里太苦了”表现了母亲的艰难,母爱的伟大,同时也表现了“我”对母亲深深的理解、思恋和愧疚
忘记:因为失去母亲的难以抑制的悲痛
找借口不看:怕触景生情,担心自己难以承受那无限的伤感和深深的愧疚 老惦记:体现思念之深 主动想去看,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去看:在写作上取得成功想去看看合欢树告慰母亲的
第5页 共10页
在天之灵
让学生通过阅读,品味名家之言,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质疑凿深
有同学说既然写的是母亲,干脆就以《我的母亲》为题好了,你怎么看呢?(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思考交流:
1、是“我”的象征,寄托了母亲对我的希望 2、是母爱的象征
3、取“合欢”之意,象征“我”和母亲生死相依的浓浓的母子情
4、合欢树寄托了对母子合欢的期望,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忆和思念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感悟升华
保加利亚作家海托夫《趁双亲还在》:
“直到中学毕业,我才意识到父亲为所做的一切,对他充满感激和惋惜之情因此,我下定决心,只要拿到我挣来的第一笔钱,我就给他买些苹果因为他需要这样的营养品,而在我家居住的巴尔干山村是买不到苹果的我今天推到明天,明天推到后天终于在一个春日,得知了父亲于夜间逝世的噩耗??直到现在,在我父亲逝世二十多年以后,那些未买的苹果依然如鲠在喉”
为了让我们没有作者一样的遗憾,没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趁着双亲还在,请抱着一份感激去善待我们的父母! 六、作业
结合学习本文的感悟,写一篇《重读 的爱》的随笔,500字左右,聆听、感悟
善良 王蒙 教学目的: 一、掌握文学常识,学习掌握对比论证法, 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文章论证的严密。 三、进行善良教育,在生活中信守与人为善的原则。 教学重点:1、对比论证法的运用及作用。 2、认识善良的意义,在生活中信守与人为善的原则。 教学难点:对生活中有些现象的认识。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农夫与蛇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对,农夫因为善良反而送了自己的性命。同学们,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好,现在我们来看看文学家王蒙对此是怎么看的? 二、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作者: 1、善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 2、简介作者: 王蒙,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第6页 共10页
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新疆生活、工作了16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这时期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等。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三、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并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并把善良与凶恶作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与作用。
第三部分(12):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四、分析第一部分: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回答下面问题:
1、当今社会的人对善良有哪些看法?他们的根据是什么? 2、作者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了什么观点?
学生讨论分析第1、2两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简要的板书。(板书见下页)
3、\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在生存竞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利益原则,即在人际关系中奉行对自己有利的原则;实力原则,即在人际关系中奉行展示自己实力的原则,逞强欺弱就属于此类。这句话提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正常的严酷的现实,发人深思。生存竞争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过程,有实力者往往战胜软弱者,而且为了追逐最大的利益,往往不顾一切,不损人利己,甚至践踏道德。但句中的\似乎\表明这些现象不是普遍的绝对的,而作者也相信道德原则并未完全被代替,这是他立论的基础。 下面摘引余秋雨先生的几段话帮助同学们理解:\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德谟克里特把善良看成人类原始伦理学的起点,而中国的孔子、孟子则把仁与人为善作为全部学说的核心, 教案
《善良(教案)王蒙》(http://www.unjs.com)。几千年过去了,罗素通览了全人类的生存实践后仍然以这样一句话做概括: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但奇怪的是,这样的声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响亮,甚至在文化话语中也越来越黯淡。打眼看去,书架上成排成叠的书籍似乎都在故意躲避,都在肆肆洋洋地讲述雄才大略、铁血狼烟、新旧更迭、升沉权谋、古典意境、隽永词章、理财门径、生存智慧,却很少说到善良?历史的这种要求也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希望成为强者,崇拜着力量和果敢,仰望着胆魄和铁腕,历来把温情主义、柔软心肠作为嘲笑的对象。善良是无用的别名,慈悲是弱者的呻吟,于是一个年轻人刚刚长大,就要在各种社会力量的指点下学习如何把善良和慈悲的天性一点点洗刷干净。男人求酷,女人求冷,面无表情地像江湖侠客一般走在大街上,如入无人之境。哪一座城市都不相信眼泪,哪一扇门户都拒绝施舍和同情;慈眉善目比凶神恶煞更让人疑惑,陌生人平白无故的笑容必然换来警惕的眼神?\《关于善良》)利益、实力成为人们的首选,善良、道德受到冷落,社会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现实催人警醒。
第7页 共10页
五、布置作业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阅读第二、三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对善良的评价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王蒙对善良的议论有哪些新意? 答案可允许不一,旨在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观点。
如:①善良与凶恶相对善良是稚弱的,常常败于凶恶手下,但善良每败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一次。
②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③即使自以为百分之百地代表着真理和正义也不应该滥恶。 ④善是人类和社会进化所必需。 ⑤相信国人会愈来愈善良。
⑥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有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
2、反复咀嚼下面几段话,理解其深刻的含义,想想为什么。
①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自信,一种精神力量,一种精神的平安,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一种文化,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明确:这句话是对善良的性质的较全面的概括,它从不同的角度提示了\善良\的深层含义。这句话阐释了作者在上文论述善良在与凶恶作战的过程中尽管常败,但每败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的观点的原因。
②事情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明确:这句话是扣紧首句\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与超拔联系在一起\展开的具体阐述。小孩子天真,不谙世事,不知人世险恶,所以善良;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因成熟、超拔,不会滥用权力,所以也善良。
3、请找出课文中的对比论证,并说说运用对比论证有什么好处。 对比的运用:
对比:是将两种性质不同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或对照,从而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方法。 集中在第5、8、11段。 把善良的稚弱与凶恶强大比,把善良处于不设防不抵抗的地位与凶恶会毫不犹豫地施出毒手比,把善良有所不为与凶恶无所不为比,把善良常败而凶恶常胜对比;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恶人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
好处:通过对比,好坏、是非就分明了,能够突出事物的本质,更好地说明问题,增强说服力。
三、文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文中运用了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
1、排比:文章中大量使用了排比的语句,排比句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作者对\善良\的理解,也引起读者对\善良\的广泛而深入的思考。如:
\然而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善良才能天下太平。\第一组排比,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人们对善良的态度,由\喜欢\到\向往\,迫切之情溢于言表。第二组排比,充分展示了善良的功能作用,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做事处世,小至个人,
第8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