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案例分析
案例1:
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东部, 其范围主要包括中山陵园、中山植物园、紫金山天文台、玄武湖公园、九华山公园、情侣园、鸡鸣寺、明城墙城段( 以下简称台城) 和北极阁公园等, 总面积54平方公里,占南京市区22. 5%。如此大面积的森林位于主城区,这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少见,作为规划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硬件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钟山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的历史文化为精华, 并以山、水、城、林交融一体, 雄秀兼具, 融生态、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再从交通条件看,景区内外交通十分便利。宁杭公路、宁镇公路环绕南北,使景区与长江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紧密相连;绕城公路沿钟山山麓而过,便捷了景区与附近郊县的交通;景区直通南京机场的公路建成在即,届时从机场到景区只需10分钟左右;沪宁高速公路南京连接线快速道路已于95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1996年10月1 日与沪宁高速公路同步建成通车。这条连接线,与宁杭公路平行,穿钟山风景区南缘而过,进入市区与中山东路相连,为全封闭双向4车道,建成后, 景区与中山门城门内外的汽车通行时间将缩短1/5至1/6,而且景区与长江沿江城市的交通更加便捷。景区与南京市中心之间的道路平坦通畅,通行能力强。据实地测算,正常状态下每小时可通过机动车辆2000辆左右。从新街口经中山门至中山陵或从鼓楼经太平门至中山陵,机动车的行驶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景区内部的交通条件良好,八大景点间均可通行汽车。盘山公路的修建,满足了不同需求的游客需要,根本改观了景区内部的交通面貌。不仅如此,景区内现已开放的数十个景点之间,均有道路相连,可步行,可通车。
景区镶嵌分割严重, 影响景观视觉(景观生态学)
由于南京城市发展和市政建设等原因, 钟山风景名胜区有些景点被道路、市政工程、部门单位及其它建筑等人为地镶嵌、分割。中山陵园有很多驻景区单位, 既占用旅游用地, 也影响环境保护, 而且与景观不协调; 白马公园与玄武湖公园被龙蟠路分割; 太阳宫、太平花园等建筑与周围玄武湖、情侣园景观极不协调等。 景区交通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美学理论)
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交通长期由南京一日游和景区外公交线路组织所代替, 而且单位和私人车辆也随便出入景区, 不仅容易造成风景区内部交通拥挤, 而且污染生态环境。各景
区相互之间的交通联系不紧密, 使游客从一个景区到另外一个景区需要较多周折; 一些停车场和公交站点的停靠影响景区景观, 有些站点的设置和停靠时序也不尽合理。 管理体制混乱, 各景区景点发展不协调(系统学理论)
在管理体制上, 钟山风景名胜区各景区分别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即使同一景区, 也存在多头管理, 如台城景区, 在业务和人事管理上隶属于文物局, 而经费和编制上则属于南京市建设委员会, 实际上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职责不清。由于管理体制的混乱, 对各风景区旅游发展的目标和限度一直不够明确, 特别是没有规划钟山风景名胜区各景区旅游的互相依靠、互相协调与共同发展, 不仅制约了景区健康发展, 而且造成了项目的重复建设, 风景区内部恶性竞争, 如九华山公园与距离不远的鸡鸣寺在宗教文化上有重复开发现象等。
案例2: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东经118°1'度,北纬30°1',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约154平方公里。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规划分析:
1、优点:黄山风景名胜区多种类型的分区共存,相辅相成。布局层面的分区属于空间战略规划,对保护和利用起到总体指导作用;分级保护分区则属于具体实施规划,对保护和利用起到直接约束和指导作用;功能分区则更接近专项规划,主要是对利用的详细规定和控制。这样使规划实施者不仅在大方向上得到指导,而且在具体工作中得到指导和约束。
2、问题:现状分区形式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截然分开,各自的管理措施之间缺乏相互呼应,缺乏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