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 选用螺旋测微计测量时,注意用 棘轮 推进,防止损坏仪器,并注意记下零点读数,请问这零点读数是指 不夹被测物而使测杆和砧台相接 情况下的读数,利用它作 修正测量数值 用途 2. 请读出下面游标卡尺测到物体的长度及B类不确定度A图:7.458±0.001cm B图:1.445±0.003cm(主尺上最小分度值为1mm)
0 1 7 8 9 10 11 12 13 A图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B图 0 0.5 0 3. 在碰撞实验中,在实验开始之前必须对气轨作 水平 调节,计时器选 加速度a功能,挡光片选 U 形。
4. 用数字毫秒计测量周期时选 P4功能,预置数等于2×周期数+1 (请写出计算公式)。 5. 在液体粘度的测量这实验中使用的分析天平其极限误差为 0.4mg ,(要求写出数值大小) 6. 对测量值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一般先估计它的极限误差Δ,再取UB(x)=?3 7. 请问如以米为单位只测一次一物体的长度,用米尺测量时能读取到小数后第 四 位极限误差为
0.001m 、用50分游标卡尺测量时能读取到小数后第 五位极限误差为 0.00002m、用螺旋测微计测量时能读取到小数后第 六 位极限误差为0.00001m 、用读数显微镜测量时能读取到小数后第 六 位极限误差为 0.00001m。
8. 在本学期所做实验中, 弹性模量的测定和线胀系数的测定 实验利用了微小长度变化的测量。 9. 组合测量可用 图解法 、 分组计算法 、分组求差法 、 最小二乘法 四种数据处理方法求出最
佳直线参数。
10. 甲测得一物体质量为1Kg,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为0.05g,乙测得物体的长度为10cm,平均值实
验标准偏差为0.05cm,测说明 甲 测量的精密度高。 11. 改正m=155000cm±1000cm应写成(1.55±0.01)×105cm 12. 单位变换t=6.50±0.05min= (3.90±0.03)×102 s
-13. 写成科学表达式x=(0.00000004803±0.00000000003)esu应写成(4.803±0.003)×108 esu 14. 计算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用停表测量一个单摆的周期,每次累计50个周期,测量结果为
(50T)=100.05±0.02s,由此可得单摆的周期T= 2.0010 ± 0.0004 s,T2= 4.004 ± 0.002s2。 15. 计算不确定度已知一个正方体的边长a=50.00±0.04mm,则其一个面的周长4a的不确定度为0.2mm,
一个面的面积a2的不确定度为4mm2,正方体的体积V=a3的不确定度为3×102mm3,
-
度为 2×108mm-3,
16. [本题的解题思路是必须理解课本10页公式(0-7-4)]写出不确定度表达式y=2ab/c2,(a≠b),a、b、
c的不确定度为U(a) U(b)和U(c),则y的不确定度为U(y)=1的不确定V222222222 bU(a)?aU(b)?4abU(c)c2c17. 利用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结果,已知1/c=1/a-1/b,并测得a=9.99cm,b=9999.9cm,则c=10.0cm。 18. 游标尺的分度值及读数
(1)有一角游标尺,主尺的分度值是0.5°,主尺上29个分度与游标上30个分度等弧长,则这个角游标尺的分度值为 1′ ,
(2)有一游标卡尺,其游标上等分20格,与主尺上19格对齐,则这个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为0.05mm ,下图中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74.45mm 。
0 1cm 7 8 9 10 11 0 0 5 5 0 1 0 0 0 19. 千分尺读数,有一千分尺,现测得一铜棒直径,其读数如图19 (a)所示,如果其零点读数如图19 (b)
45 所示,则实际该铜棒的直径为 1.955mm。如果其零点读数如图19(c)45 45 所示,铜棒的实际直径为40 1.965mm。 20. 用光电计时装置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挡光时间t,在自由落体实验中,把第一个光电门放在落体刚2刚下落的位置,g的值显着大于980cm/s2,一般情况下其原因可能图19 (a) 利用公式g=2h/t测得重力加速度图19 (b) 图19 (c) 是 把两光电门的距离h测大了。
21.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每次累计10个周期的时间,别人都测得g=980cm/s2,而你测得
g=1210cm/s2,可能的原因是 累计9个周期当成10个周期的时间。 22. 测量一个约为20cm的长度,要求结果为三位有效数字时用 米尺,要求结果为五位有效数字时用
50分游标卡尺。
23. 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__实验__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为基
础。并受到__实验__的检验。
24. 物理实验课教学的程序分为 实验前的预习 、 实验中的观测 和 实验后的报告 三步进行。 25. 实验结果的最终表达式中应包括 测得值 , 不确定度 和 单位 。
26. 一个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一般应包括测量所得的测得值 , 不确定度 和单位三部分。 27. 测量结果的表达式x?x??x的意义是 (x以一定几率落在(x?U,x?U)内 )。 28. 在我们的实验中,通常把 平均 值作为约定最接近真值的最佳值,而把 平均值的标准 偏差作为不确定度的A类分量UA,把 系统 误差作为不确定度的B类分量UB,用这两类分量UA和UB,
不确定度的C类分量U(C)可以表示为
22。 UA?UB29. 在测量结果的数字表示中,由若干位可靠数字加上 1位可疑数字,便组成了有效数字。
30. 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由 被测量的大小 和 测量仪器 共同决定。
31. 有效数字是指 几位准确 数和 一 位欠准数的全体。实验结果的表达式中测量值的末位应与
不确定度 所在位一致(或“对齐”)。
32. 在本课程中,我们约定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保留 一 位,测量结果的末位要与不确定度末位的数位
一致(或“对齐”) 。
33. 在一般测量的实验结果表达式中,绝对不确定度取 一 位,测量结果的末位与不确定度的数位 对齐。
34. 进行十进制单位换算时,有效数字的位数 不变 。
35. 把测量数据中几位 准确 的数字和最后一位 欠准 数字统称为有效数字。 36. 测量就是以确定被测对象的 量值 为目的的全部操作。
37. 测量目的(待测量)与测量对象(被测量)一致的称为 直接 测量;测量目的与测量对象不一致,但两
者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的称为 间接 测量。
38. 根据获得测量结果的不同方法,测量可分为 直接 测量和 间接 测量;根据测量的条件不同,可分为 等精度 测量和 非等精度 测量。
39. 依照测量方法的不同,可将测量分为 直接测量 和 间接测量 两大类。
40. 直接测量是指无需测量与被测量有 函数 关系的其它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测量 量值 的测量。 41. 凡可用仪器量具直接读出某物理量值称为 直接 测量,如: 用米尺测长度 ;在直接测出与被测量具有一定函数关系的几个量后,组过函数关系式确定被测量的大小的测量称为 间接 测量,例如 用V=S/t测速度
42. 根据获得测量结果的不同方法,测量可分为 直接 测量和 间接 测量;根据测量条件的不同,测量可分为 等精度 测量和 非等精度 测量。
43. 绝对误差为:测量值-真值,修正值为:真值-测量值。 44. 测量 测得值 与被测量 真值 之差称为测量误差。
45. 误差的绝对值与绝对误差的概念 不 同,误差的绝对值反映的是 数值的大小 ,绝对误差反映的是 测量值与真值的偏离程度
46. 相对不确定度是测量的 标准不确定度 与测量的 平均值 之比,一般用 百分数 表示。
47. 标准不确定度与真值 之比称为相对不确定度,实际计算中一般是用 标准不确定度与测量值的
最佳值 之比。
48. 误差与偏差(残差)的概念 不 同,误差是 测量值 与 真值 之差,偏差是 测量值 与 平均值 之差
49. 计算标准偏差我们用 贝塞尔 法,其计算公式为?(xi?x)2n?1。
50. 在计算标准偏差时,S:表示多次测量中任一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 sx表示: 算术平均值对真值的偏差 。
51. 不确定度UA表示 误差以一定的概率被包含在量值范围(-UA~+UA)之中,或测量值的真值以一定52. S是表示多次测量中每次测量值的 分散 程度,它随测量次数n的增加变化很 慢 ,SN表示 平均值 偏离真值的多少,它随测量次数n的增加变化很 快 。
53. 误差按形式可分为 绝对误差 和 标准误差 ,按其性质可分为 系统误差 和 偶然误差 。 54. 测量的四要素是_测量对象、__测量方法__、__测量单位__和_测量准确度___。 准确度 在此要解释四个概念:正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值(或公认值)接近为正确度高,也可以说测量值与真值(或公认值)之差小为正确度高,正确度分测量的正确度和仪器的正确度,仪器的正确度常称为准确度。精密度:测量的精密度表示测量值的离散程度,由测量值的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A类不确定度)去描述,对于测量单位不同的的量要用相对值(百分差) (相对不确定度),相对不确定度小的为精密度高,精确度:是对测量的精密度与正确度的综合评价,也就是说精密高而且正确度也高才能说精确度高。 55. 测量四要素是:对象,方法,单位,准确度。 56. 误差按性质可分为 系统 和 偶然 误差。
57. 误差产生的原因很多,按照误差产生的原因和不同性质,可将误差分为疏失误差、 系统误差 和
偶然误差 。
58. 误差按来源和性质分为两大类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
59. 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以不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称为 偶然误差 ,保
持恒定或以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称为 系统误差 。
60. 误差按来源分类可分为:仪器误差,方法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
61. 误差按其来源可分为 设备 误差, 环境 误差, 人员 误差和 方法 误差。
62. 偶然误差的分布具有三个性质,即 单峰 性, 有界 性, 对称 性。 63. 连续读数的仪器,如米尺、螺旋测微计等,就以 最小分度值 作为仪器误差。
64. 对于不连续读数的仪器,如数字秒表等,就以 最小分度值或仪器感量 作为仪器误差。
65. 用统计方法计算的不确定度分量称为不确定度的 A类 分量,用其它方法计算的不确定度分量称为不确定度的 B类 分量。 66. 在教学实验中,不确定度的B类分量用(仪器误差极限?/3)作为近似估计。
67. 系统误差具有 确定 性,偶然误差具有 随机 性,系统误差没有 对称 性,偶然误差具有 对称性 。 68. 系统误差有 确定性 的特点,偶然误差有 随机性 的特点。 69. 在弹性模量实验中用:逐差 法消除系统误差。
70. 天平砝码的准确性产生的误差为 系统 误差,用 B 类不确定度来评定。
71. 指出下列情况分别属于系统误差还是随机误差(1)天平使用前未调平衡 系统误差 ,(2)千分尺零点
不准;系统误差 (3)游标的分度不均匀 随机误差
72. 测量中的视差多属 偶然 误差;天平不等臂产生的误差属于 系统 误差。千分尺零位误差属于系统 误差;某间接量在计算过程中采用近似计算,其误差属系统 误差。
73. 系统误差是在对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 大小不变 或以 某一确定 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
74. 系统误差是 特定原因 引起的误差,随机误差是 随机因素 引起的误差,粗大误差是引起的误差。 75. 从测量方法上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有(举出五种) 交换 法、补偿 法、替换 法异号和半周期偶次测
量 法。
76. 消除定值系统误差的常用方法有交换 法、补偿 法、替换 法和异号法。
77. 对物理量的多次测量,能减小 偶然 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但不会减小 系统 误差的影响。 78. 仪器误差既有 系统 误差的成份,又含有 偶然 误差的成份。对于准确度较低的仪器,它主要反
映了 系统 误差的大小,而准确度高的仪器则是 精密度与正确度 综合的结果,很难区分哪类误差起主要作用。
79. 精密度系指多次等精度重复测量各测量值的 离散 程度,它反映的是 偶然 误差;正确度指测量
与真值的 接近 程度,它反映的是 系统 误差;精确度指测量值的精密度与正确度的综合,它反映
的概率落在量值范围 (N-UA~N+UA)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