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5 建设投资 5.1百元营业收入占6 流动资金 5.1盈亏平衡点 7 5.1税前指标 8 财务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 年 财务净现值 5.1税后指标 9 财务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 年 财务净现值 5.2财务内部收益率 0 5.2亚行贷款偿还期 1 1.3 结论

本项目从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论证、审批到具体实施阶段还有很多工作要

年 20.00 45.86% 自有资金 万元 5.88 85004 期) ic=8% 31.13% 全部投资 静态(包括建设万元 5.47 125365 期) ic=12% 38.88% 全部投资 静态(包括建设 37.91% 元/百元 3.15 做,尤其是利用亚行贷款问题、基地建设协调等,都需项目区政府部门出面协调。本项目是在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工作的形势下提出的,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符合我省农业发展战略要求。

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是带动项目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减少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增值、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有利于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当地农区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有利于社会稳定。本项目建成后,能进一步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做强做大灵宝的第二支柱产业和加工业,增加果农收入,繁荣地方经济,同时还可带动装卸、餐饮、运输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 可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拉长果品生产链条,增加果品附加值,使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2) 本项目实施后,种植面积达10.5万亩,可提高灵宝市的森林覆盖率2%。可年产水果26万吨左右,增加果农收入2.535亿元,该项目需21040户果农从事整地、栽植、抚育、施肥、除虫、采运等管理活动,农户新增收入12048.48元,使基地农民新增人均收入3029.40元。有效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促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条件,将为妇女和儿童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保障其良好的生活权益。

(3) 可年产浓缩苹果汁3万吨、果蔬罐头5万吨/年、浓缩果浆2万吨,年均产值73182万元,可直接增加就业机会1396人,间接安排就业人员约34000人,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推动项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起到推动作用。

(4)化解企业原材料供应风险,提高企业与果农的抗风险能力,使其在

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本项目建设一方面有效地推动果蔬加工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加快当地农村产业化与工业化的进程,进而可推动了当地农村城镇化的建设步伐,最终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有效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较好地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积极的贡献。

总之,项目是可行的, 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建议尽快实施。

第二章 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1 三门峡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的西部边缘,豫陕晋三省交界处,东连洛阳,南接南阳,西与陕西省接壤,北隔黄河与三西省相望。介于北纬33°31'24\°05′48\,东经110°21'42\°01′24\。东西长153.2公里,南北宽132公里,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

三门峡市地处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境内多丘陵山地,气候为季风气候类型,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除卢氏县熊耳山以南低山丘陵地区为亚热带气候外,全市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同时,还受到地形等非地带性气候的影响,市境内气候差异明显。但总的特征是:四季分明,春秋短而冬夏长,春季干燥多大风,夏季炎热多雨水,秋季温和湿润,冬季雨雪少且冷,光、热和水量集中,季节分配不均匀,旱象出现的频率高,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根据2005年变更调查显示,全市有土地总面积993665.07公顷(1490.5万亩)。其中:农用地680776.26公顷(1021.16万亩),占土地面积的68.51%;建设用地48749.2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58%。在农用地中:耕地177 122.85公顷(265.7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6.01%;园地41157.46公顷(折61.74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04%,其中灵宝43.2万亩、湖滨区2.27万亩;新建苹果基地36万亩,其中陕县20万亩;林地430960.35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3.3%;牧草地1135.6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0.2%;其他农用地30399.97公顷。全市土地资源呈现以下特点:耕地面积比重较小,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地块破碎,80%分布在丘陵山区,坡耕地面积大,耕

地质量较差;林果业用地比重大,是全省重要的林果生产基地;未利用土地较多,后备资源丰富,为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了优势条件。

辖区土壤地理位置上处于全国的土地带中部,在不同的水热、植被等自然要素及社会经济活动的综合作用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类型。辖区土壤面积915000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91.9%,共划分为4个土纲、7个亚纲、27个亚类、63个土属。主要有褐土、红粘土、棕壤三大土类。褐土为三门峡市的地带性土壤,面积578200公顷,占总土壤面积的63.2%,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土壤类型。在农业生产上褐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红粘土系黄土丘陵经剥蚀而裸露的古老土壤,为龙岗地形,面积74000公顷,占总土壤面积的8.1%,其中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17.7%。棕壤分布在900至1 100米以下的中低山地区,面积112266.66公顷,占三门峡市土壤面积的12.2%,多为林地。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3000余条,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以黄河流域面积最大。长江水系主要是卢氏县南部和东南部的老灌河和淇河及其支流,流域面积11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7%,流域海拔高度在1000米至2057米之间,降水量较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因而河水流量大,为辖区水资源丰富区。黄河干流陕西省潼关县东入灵宝市境,流经灵宝、陕县、湖滨、渑池4个县(市)区的16个乡(镇),全长225公里,历史上最大洪峰流量达3.6万立方米/秒(1843年)。

市辖区内果品植物资源主要包括2类:栽培果树和野生果树。野生果品植物资源种类主要有猕猴桃、山葡萄、山楂、五味子、野樱桃和草莓等。栽培果树繁多,产量大,品质优良。主要有苹果、板栗、桃、杏、梨、石榴、山楂等数百种果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