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考纲全景透析】
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组成表示式:X,其中X为原子符号,A为质量数,Z为质子数,A-Z为中子数。 2.基本关系
①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④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3.
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的比较 概念
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
(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宏观概念,对同一类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一元素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 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原子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范围 原子而言,既有游离一种原子而言 态又有化合态 不同的核素可能质子数相相同;天然同位素所占原子百主要通过形成的单质特性 或化合物来体现 量数相同,或各类数均不化合物如H2O、D2O、T2O,物相同 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实例 H、O 11而言。因同位素的存在而使原子种类多于元素种类 同位素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同,或中子数相同,或质分比一般不变;同位素构成的H、1H、7N、6C、12Mg 214142411H、1H、1H为氢元素的同位素 23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能量变化
离核由近及远→电子能量由低到高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其主要规律有: (1)能量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先排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即排满了K层才排L层,排满了L层才排M层。 (2)分层排布规律
2
①原子核外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个电子。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不能超过2个电子)。 ③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不能超过2个电子)。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及概念比较1.构成原子的粒子
2.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及相互关系
(1)原子或分子: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3)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3.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比较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单质 同系物 有机化合物 ①符合同一通式 同 特点 ②中子数不同 ③原子之间 H、D和T; 实例 O3和O2; 甲烷、乙烷 新戊烷 ①属同一元②结构相似 素 ③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②单质之间 个CH2原子团 ②结构式不同 ①分子式相同 同分异构体 无机、有机化合物 对象 原子 ①质子数相正戊烷、异戊烷、 35Cl和37Cl 金刚石和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