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新)

讨论时间 课堂作业 做题正确率 15分钟 完成课本练习和提高性题 96% 0 完成“做一做”和课本练习 83% 从而可以看出:本课题老师丁敏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6、根据安岳县课改文件精神,我校实行“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3364”模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关键的环节就是学生小组合作,本课题研究人员之一康琴老师上了一课岳阳镇的示范课,把小组合作学习推入了高潮。

7、总结出一套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们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六、实验的反思

1、在教学工作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有时运用得不够充分,在处理放手与收拢的策略研究中技巧熟练化还有待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知识目标”落实之间的矛盾,在这些方面还要做进一步的努力。

11

2、如何充分发挥家长的功效,加强家校联系,使家长也参与到教学的改革浪潮中来,有待进一步研究。

3、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使更多的教师都能比较自如的把握合作学习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熟练的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同时我们发现教材中有些内容在使用合作学习时有些困难,不太适宜合作学习,如:

(1)关于容积的揭示,学生就难以理解,同时也很难动手操作、合作完成;在教学旋转与平移时也很难找到一个有效的教具展开合作研究。

(2)学生的数学活动课,能否提出一些活动要求,具体内容可以留空,由老师、学生、家长根据学习所在地的资源合作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如:到公园租船 。

(3)教材的编排在练习中可否增加一些主观性作业,如:查资料、统计表、数学小故事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教材的时候,要开发出各种有利资源,真正的用活教材,用透教材,让教材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教学案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东方红小学 康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间的联系与区别,初步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过程】:

一、 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好!老师带来了两个谜语,一起来猜一猜。

1、一幢漂亮小楼房,有墙有门没有窗,外面热得直淌汗,墙里个个都冻僵。(打一家电)

2、四方一件宝。变化真不少。 左旋再右转,赏玩须用脑。 常玩常出新,熟能生技巧。 (打一玩具)

师:抓住事物的特征,准确揭晓谜底。掌声送给他。 3、揭示课题

(1)冰箱是什么形状的?

(2)魔方是什么形状的?

师:如果把它们身上的花衣服去掉,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

(3)在一二年级时候我们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学生齐读一遍。)

(4)课前,同学们根据导学提示进行了自学,请把你们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举起来,跟我们打声招呼。

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 1、操作实验,感知面、棱、顶点

(1) 师:请看,老师带来的是什么?是一个萝卜,现在我要给它动动手

术。

①(先竖直方向切一刀)出现了什么(面),请你摸一摸,什么感觉(平平的)。(板书:面)

②(平面朝下,垂直向下再切一刀)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两个面相交于一

13

条边,这条边叫做棱。)(板书:棱)

③(将某一平面朝下,垂直两平面又切一刀)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摸一摸这个点什么感觉,尖尖的。(三条棱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④老师切出一个完整的长方体。

(2)请孩子们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摸一摸面,找一找棱,指一指顶点。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师:孩子们,通过刚才的体验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哦,看来他们身上蕴藏着许多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动手动脑,探索发现它们身上的小秘密。 (温馨建议,课件播放)

(1)动手操作、观察、小组内交流(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 (2)小组汇报、展示。(一人汇报研究内容,另一人演示) 第一小组(汇报长方体的面的特征)

①:长方体有6个面,数给大家看一看。(她的数法挺巧的,数的时候有什么特点。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大家跟着她一起来数一数。)

②: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学生补充: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有这样的长方体吗,拿出来看看,问学生它是什么形状的,其余的面是长方体,你怎么知道的,来量一量。)

③:相对的面相同。(比划给大家看一看,具体找出哪些面是相对的,上下面相对,前后面相对,左右面相对;你是怎么发现的:量数据在计算,画下来是否重合,剪下来是否完全重合;出示练习题。) 第二小组汇报(长方体的棱的特征)

④:长方体有12条棱,数给大家看一看。(有不同的数法吗?上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教师要强调长方体模型不动,一组一组有规律地数,这样数既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⑤: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发现“长度相等的”

14

方法可能有:量一量、推理推出来的。有3组相对的棱,每组的4条棱一样长,指给大家看一看。)

⑥:长方体有8个顶点,大家一起数出8个顶点。 3、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变正方体(课件播放)

(2)以长方体的特征为参照,梳理正方体的特征。(开火车形式梳理棱的时候练习题)

4、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及关系

①结合你的研究发现,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桌交流) ②汇报交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点: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不同点: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每条棱长度都相等。

③引导小结出长方体、正方体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你能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共同点、不同点,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正方体都具有,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不一定全有。)

师:用图形语言表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认识长、宽、高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生:不相等

师:为了区分它们,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吧。

师: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 ②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 的长、宽、高。

1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