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
河道综合治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乡位于**县东北部,是**县主要产粮区和经济作物、高山蔬菜基地,毗邻经济发达地区,地理经济条件极为优越,资源丰富,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社会经济基础。由于受投资限制,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加上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砂化现象依然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生产水平相对低下。
通过**河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提高项目区防洪标准,洪涝发生率将大为降低,工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促进人水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河流生态系统。 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工期
**河综合治理项目区南接伏岭镇、北邻家朋乡、东临浙江省临安市。治理河段长10公里,投资规模806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1)方家湾段护岸修复;(2)果子山生态水面工程;(3)上胡家段生态水面工程;(4)下胡家段水毁护岸修复;(5)高塘段护岸整治;(6)小九华段生态水面工程;(7)河道疏浚工程。**河综合治理项目计划于2008年6月开始实施,于2010年6月完成,工期为2年。 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根据**河综合治理项目区规划的建设内容,项目估算总投资806万元,
其中方家湾段护岸修复为24万元,果子山生态水面工程为172万元,上胡家段生态水面工程为278万元,下胡家段水毁护岸修复为28万元,高塘段护岸整治为49万元,小九华段生态水面工程为187万元,河道疏浚工程为68万元。本项目资金筹措计划采取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配套,乡村自筹三结合的方式筹措,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31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45万元,乡村自筹资金230万元。 1.4 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能提高河流的防洪标准,减少由于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可极大改善全乡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通过改善灌排条件,能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农田灌溉率,提高抗旱能力。能够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有效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旅游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通过本项目实施,将有效的促进项目区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提高农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整个项目建设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1.5 组织领导和管理
为科学规范有效实施**河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根据项目要求,**乡成立了**河综合治理项目建设领导组,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负责项目的编制、协调、统筹、组织实施。项目实施单位成立了项目建设专家组,聘请县水务局专家作为项目技术顾问,在县水务局的指导下组
织实施。项目建成后,成立工程管理机构,明确专人管理,建立工程档案,对工程加以管理和维护,使项目工程能持续发挥应有的效益。 2、项目区概况
2.1自然、行政、社会经济
**乡地处**县之东北部,距县城75公里。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南与伏岭镇接壤,北与家朋乡相邻。位于北纬30°10′,东经118°58′,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5公里,总面积52.34平方公里。
全乡辖4个村委会,48个村民小组,49个自然村,1964户,总人口7371人。农村劳动力3497个,耕地面积3403亩,其中水田2729亩,旱地674亩。
2007年年产粮食149万公斤,单产320公斤,人均产地202.14公斤,人均年收入二00七年为4580元。
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独特的旅游风景点区,如小九华佛教圣地、关王刀和蓬莱仙岛,笔架山风景区、清凉峰森林公园、石门潭风景区等。景区如诗如画、风光秀丽,使人留恋忘返,具有发展生态旅游,提高**乃至**知名度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当地政府利用多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中国名人小九华旅游景区已初具规模,并在皖浙两地形成了一定影响,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群众收入稳步提高创造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