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复习题库劳动法

第四章 劳动法律关系

一、名词解释 1.劳动法律关系

2.劳动权利能力

3.劳动行为能力

4.劳动法律关系客体

5.劳动法律事实

6.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

7.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

二、填空题

1.劳动者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 () 能力和 () 能力。

2. 我国《劳动法》规定,工资水平在()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 ()实行宏观调控。 3. 《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 ()和 ()相适应。

4. 依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超过()个月。 5.劳动者的权利有()()()。 6. ()是我国劳动法调整的主要对象。

7.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形成的实现()的权利义务关系。 8.只能是主体双方的()行为才能够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 9.劳动法律关系客体只能是劳动者的()行为。

10.劳动法律事实分为行为和事件两大类。行为可以分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三、单项选择题

1.能够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

A .只能是主体双方的合法行为 B .只能是主体双方的违法行为 C .可以是主体双方的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 D .事件

2. 依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超过。() A .12个月 B .10个月 C .6个月D .3个月 四、多项选择题

1.不属于劳动法中所规定的劳动者范围的有()

A公务员;B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 C现役军人 D、家庭保姆 2.劳动者的权利有哪些()

A、参加劳动的权利 B、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 C、休息的权利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3. 我国《劳动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 .同时设计 B .同时施工C .同时验收 D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劳动法律事实分为()和()两大类。 A .行为 B .事件C . 合法行为 D . 违法行为

五、判断题

1.主体双方的违法行为也能够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 2.劳动者的权利有参加劳动的权利和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 3.劳动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依法能够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 4.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法调整的主要对象。()

5.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义务关系。()

6.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工。( )

7.、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时,方可申请仲裁。() 8、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劳工法规是劳动立法的开端。( )

9、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用人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认为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10、劳动合同双方主体同时变更,意味着原合同关系消灭。( ) 11.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是劳动行为,具有复合性的特点()。

六、简答题

1.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范围:

2.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七、案例分析题

职工黄某原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并与企业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在合同期内,黄某以收入偏低为由,口头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企业未予答复。过了10天,黄某就被一家合资企业招用,又与该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黄某走后,原企业生产受到影响,要求黄某回厂上班。同时,与黄某所在的合资企业联系,希望让

黄某回厂,但合资企业以已签订劳动合同为由,不予放人。 试分析:

1.黄某与原企业的劳动合同是否已经解除? 2.合资企业在本案中是否应承担责任?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