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与“七艺”之比较-2019年精选文档

“六艺”与“七艺”之比较

古代的中国和西方,在“课程”一词出现之前,把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已有了课程的雏形。我国古代的课程有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欧洲中世纪初的课程有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两种课程体系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产生,

它们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各自的特点。 一、我国古代的六艺教育及特点

夏代,我国终于进入了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为了将本阶级的年青人培养成为强有力的统治者,需要组织特殊的教育训练,教育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便是这种社会活动的主要形式,由此产生了六艺教育,商代有所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它更为充实。[1] (一)六艺教育的内容[2] 1、礼乐

奴隶主贵族的礼和乐是密切配合的,凡是行礼的地方,也就需要有乐,礼乐贯串整个社会生活活动,体现宗法等级制度,对年青一代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的培养有重大作用。礼乐教育成为六艺教育的中心。

礼的范围很广,凡是政治、伦理、道德、礼仪都包括在其中,以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礼。学习礼仪不是单纯地讲礼

典,而是要实学实习,反复演练。

乐的内容包括诗歌、音乐、舞蹈,乐教受到高度重视。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乐。乐教是当时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过程寓有多种教育因素,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要求,具有实施多种教育的作用。 2、射御

西周要靠军事力量维护自己的统治,必须让其贵族子弟成为勇猛的武士,因此,射御成为必不可少的军事训练项目。 射,指射箭的技术。教射有固定的场所,也有技术要求。射者的技术水平决定他在贵族中的地位

御,指驾车的技术。西周的武装力量以战车为主,武士必须有驾驭战车的技术,青年达到一定年龄就要受训练。御教有五项标准,只有经过严格训练才能达到,学御者既学习了武事,又锻炼了身体。 3、书数

书,指文字;数,指算法。到了西周,文字应用已广,多种计算方法也发展起来。对文字的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积累,数学教学内容也比较丰富。 (二)六艺教育的特点

在六艺中,礼、乐、射、御是“大艺”,是高级课程,在大学阶段深入学习,为奴隶主贵族培养统治人才和军事骨干服务。书与数为“小艺”,是初级课程,乃民生日用之所需,当时的庶

民子弟只能给与“小艺”的教育。六艺教育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思想道德与文化知识并重

前面说过,礼乐是六艺教育的中心。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件要用不同的礼,同时配上不同的乐。礼乐教育包含了各种教育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想道德的教育,无论任官或治民,都需要德;六艺还包括基础文化知识,即书和数,让学生掌握文字和基本的数学计算方法。 2、传统文化与实用技能并重

我过自古便是礼仪之邦,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很明显六艺教育并没有忽视传统文化教育,礼乐的学习让一代代人将文化传承下去。同时,军事力量的强大是国家稳固的保证,射箭、驾车等实用的技能也必然成为学习的科目。学习者不仅学到文化知识,还学到了实用技能。 3、文事与武备并重

六艺除了学习书和数等基础文化知识,便于日常生活,六艺教育还教给学生射箭和驾车,习得武事的同时又锻炼了身体。 二、古代西方的七艺及特点 (一)七艺的来源及发展

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古希腊。它是自古希腊到西欧中世纪西方早期学校中的七种主要学科,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七艺代表西方最早的课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