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手工皂
很久以前,在民间就有各种清洁皮肤的办法。
早在西晋时代,人们嘲笑一个人土气,缺乏良好教养,不懂得上流社会的卫生习惯,往往就会说此人「不识澡豆」。
这里所提到的「澡豆」恰恰是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发明出来的高档卫生清洁用品。
在此之前,人们盥洗的时候,去除油垢的手段基本上只有米汤、面汤以及天然的皂角。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香料大发现」时代,各种西方的、南方的香料到达中原,让贵族生活面貌一新,澡豆的最大特点,正是将豆面与珍贵香料混合到一起,散发优雅的香气。
在初唐孙思邈所着的《千金方》中,澡豆配方已经讲究到了异常奢侈的地步,比如其中的一款是以白豆屑作为主料,加入青木香、甘松香、白檀香、麝香、丁香五种香料以令其芬芳,同时还配有白殭蚕、白朮等多种被认为可以让皮肤白皙细腻的中草药,此外还有滋养润泽皮肤的鸡蛋清、猪胰。
制作方法颇为细致,大致上,是先将猪胰与白面、鸡蛋清调在一起,晒乾之后再与其它配料相合,一齐捣成细末,再与白豆屑混拌。盥洗时,用这种混合的香末擦在脸、手上,不仅去
垢,而且有美容效果,「十日内面白如雪,二十日如凝脂」!当今,有很多老辈人还常常把肥皂叫做「香胰子」,正是因了这一缘故。
而到了宋代,澡豆的使用已经变得非常普及。这个时代的新鲜现象是「香皂」的出现。
传统香皂的重要原料是皂角,也就是皂角树所结的果荚,天然地具有去油的性能。
早在《千金方》中就已经提到,用皂角熬汤来清洗身体,或者把皂角作为原料之一加入到澡豆之中。
宋人的发展,是将皂角与香料、各种有美容效果的中草药配在一起,捣成碎末,再凝聚成团,做成团块形式的成品,在市场上出售。
另外,当时浙江一带还有一种叫做「肥皂」的树木,其荚果比皂荚更多油,因此得名「肥皂」,又叫「肥珠子」,南宋时代也用肥珠子制皂香皂,成品就叫做「肥皂团」。
应该说,中国历史上长期流行的「皂」、「肥皂」的称呼,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并且是源于「皂角」、「肥皂(荚)」这两种主要原料。
宋人杨士瀛《仁斋直指》中记录了具体的「肥皂方」:「白芷、白附子、白殭蚕、白芨、猪牙皂角、白蒺藜、白敛、草乌、山楂、甘松、白丁香、大黄、稿本、鹤白、杏仁、豆粉各一两,猪脂(去膜)三两,轻粉、蜜陀僧、樟脑各半两,孩儿茶三钱,肥皂(去里外皮筋并子,只要净肉一茶盏)。先将净肥皂肉捣烂,用鸡清和,晒去气息。
将各药为末,同肥皂、猪脂、鸡清和为丸。」可以看到,这一肥皂方是对澡豆的继承和发扬,《千金方》中所记「澡豆方」中所用的配料在此也大多见到,同时还增加了有益于美容的新成分。
直到清末,西方生产的香皂传入中国之前,本土生产的传统香皂一直沿袭着宋代发明的配方。
在明清时代,有钱人家使用香皂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金瓶梅》中提到洗脸时使用「茉莉花香皂」,《红楼梦》中也提到清晨盥洗之时使用「香皂」。需要说明的是,古老的「澡豆」也并没有完全消失。
由于香皂中带有比例不小的美容药物和香料的成分,所以去污能力相对较弱,适合在日常盥洗的时候使用。如果需要更为强力的去污用品,那么还是不掺加其它成分的豆面更有效果。
《红楼梦》中,贾府女眷赏桂花吃螃蟹,凤姐命小丫头们去取「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