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中国商业模式的变革与重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麦当劳中国商业模式的变革与重塑

作者:赵 琪

来源:《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0年第07期

麦当劳近日高调宣布将在特许加盟政策方面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显然,面对一骑绝尘的肯德基,麦当劳希望在中国市场作出战略调整,与其全球模式相比,麦当劳中国商业模式将会向何处去?

近日,麦当劳在其官方网站上高调宣布,将在地域和价格方面扩大特许加盟店的选择范围。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和苏州、无锡等合资公司以及浙江全省暂时未开放特许加盟业务以外,在二、三线城市都将开放特许加盟业务。为加速其在中国市场上的布局,部分餐厅的加盟费可能低至2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同时,麦当劳在其官方网站上开设了全新的“特许经营”频道,里面详细介绍了特许经营的条件和申请方式。与此前动辄800万元的特许加盟费相比,经过此次调整,特许加盟费最低仅为此前的25%。相对于以前在中国市场对特许加盟形式秘而不宣的操作方式,麦当劳的此次高调宣布也预示着其在中国市场营销战略的变化。

据麦当劳官方资料统计,目前其全球的3.2万家餐厅中,有75%是特许经营,而在中国市场麦当劳餐厅接近1200家,仅6家为特许经营餐厅。麦当劳方面称,特许经营将在未来成为推动中国麦当劳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麦当劳的中国困境和挑战

1990年10月8日,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业。1992年4月在北京的王府井开设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当日的消费人次过万。如今,麦当劳在中国已经拥有超过1200家的餐厅,从业员工超过了6万人,成为中国快餐行业的领头羊之一。然而,虽然在全球范围内肯德基仍然与麦当劳不是一个重量级,但是在中国市场,麦当劳却已经被肯德基远远抛在了身后。据统计,肯德基在中国市场拥有超过2600家的餐厅,数量是麦当劳的2倍以上,同时,在单店竞争力上,麦当劳也大大逊色于肯德基,这让麦当劳面临了现实的压力。

1.本土化战略的缺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营销大师弥尔顿·科特勒曾经罗列出了麦当劳在中国碰到的问题,其中最致命的一点就是“产品一致性带来的硬伤”。而习惯和热衷于强调自身“高度程式化和一致性品质”的麦当劳不愿意针对中国市场做适应顾客的改变,使其在面对顾客需求的变化时显得束手无策。以汉堡为主导产品的快餐食品并不符合很多中国人的口味,在欧美流行的“汉堡文化”在中国市场遇冷,而麦当劳并没有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做出适应本土化的改变。

而肯德基以鸡肉类产品为主,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并不遗余力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肯德基就决意要为中国人打造一个合乎中国人需求的品牌。2000年肯德基邀请40余位国家级食品营养专家,成立了“中国肯德基食品健康咨询委员”,专门开发适合中国人口味的老北京鸡肉卷、番茄蛋花汤、川香辣子鸡等产品,甚至在不少餐厅售卖起完全本土化的“王老吉”凉茶。

2.营销战略调整的迟钝和滞后

2002年12月,成都麦当劳双楠店突然“关门谢客”,这是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关闭的第一家分店。2003年5月底,在广州也有麦当劳店因为经营不善,传出了被关闭的消息。总结和梳理麦当劳对于中国市场的战略,却发现这种事情的发生是情理之中。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具有“滞后迟钝”与“游历摇摆”两大特征,决策反应速度的缓慢也制约了其扩张速度,更影响了其在中国市场选址圈地的决策速度。

同时,麦当劳往往偏执于“价格合适”的稳健保守经营原则,在目标市场的战略性店铺设立上往往被肯德基抢得先机。即使在对同一个目标店铺选址的决策过程中,也经常败北于肯德基。长期组织决策机制上的迟缓,营销战略的缺失,使得麦当劳对于中国市场的反应速度相比竞争对手慢了半拍,差距日愈明显。

2002年麦当劳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性亏损,关闭了719家餐厅,并撤出中东和拉丁美洲3个国家的业务,还抛售了在海外四个国家的房地产,这也波及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2003年9月,麦当劳全球首席执行官和主席坎特卢波发出了“要在中国加快开店速度”的呼声。在中国市场启动了全面赶超的“制胜计划(Plan to Win)”,将总部由香港迁至上海,并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同步推动“我就喜欢”的全新品牌活动,以期重塑昔日辉煌。这些,都可以看做是其面对中国市场落差的某种觉悟。

3.营销模式滞后于中国市场的发展

一直以来,麦当劳在中国市场采取保守的营销模式推进策略,采取单一的直营连锁店的模式。采取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可以保证麦当劳品牌和服务的一致性传递,但直营店模式也成为麦当劳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羁绊,直营店开设周期长、流程烦琐、管理链条过长、多头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责,使得直营店的开店数量一直跟不上快速的快餐市场发展节奏。2009年全年,麦当劳在中国新开了145家店,并没有达到2009年年初提出的175家开店目标。

而作为最大竞争对手的肯德基,自1996年开始,凭借先发优势,建立了快速的决策反应组织机制,开始了稳健的“加速扩张”战略,实施“直营连锁”与“特许连锁”两条腿齐头并进的提速战略。在供给、营销、财务、人才等要素上实施战略协同,通过多品牌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肯德基的竞争优势,打造供给链整合的合力。2008年,肯德基所在的百胜餐饮集团的全球销售额只是麦当劳的50%左右,市值仅是麦当劳的1/3;但是到了中国,百胜却占有绝对优势。虽然,现在麦当劳已经放开了对于特许经营的限制,但有专家认为,麦当劳对于特许经营加盟店的前期和后期的过多限制也会成为制约其实现大规模突破的重要因素。麦当劳的中国商业模式如何变革

在多变的市场面前,麦当劳曾经引以自豪的商业模式在中国遭遇了挑战。并且在中国市场,麦当劳不仅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肯德基,也受到了中国本土快餐企业的冲击。麦当劳应该怎样继续保持传统竞争优势,并结合中国市场的特色进行创新,进而实现商业模式的变革与重塑?

1.特许经营模式

所谓“连锁经营业态”,其核心特征都是以连锁店为经营平台,以连锁店的扩张速度与成功率(即连锁店的发展数量与单店经营质量)为核心考评指标的商业模式。它包括三种基本模式:直营连锁,即总公司直接投资开设连锁店;自愿连锁,即保留连锁商单个资本所有权的联合;加盟连锁,即以经营权的转让为核心的连锁经营,也就是特许经营。

在2003年之前,麦当劳都是采取单一的直营连锁模式,根据自身对中国市场的评估,从人口环境、消费水平、商圈成熟度、消费者消费习惯等方面来确定开设直营店的条件和因素。而面对竞争对手的巨大挑战和自身竞争能力的不足,麦当劳开始反思自身在中国市场的运作模式,并寻求经营模式的转型。

转型的重要决策之一就是在中国市场全面实行加盟连锁经营。麦当劳在中国的特许经营方式是采用“不从零开始经营”的加盟模式,即转让一家已在营运中的成熟麦当劳餐厅,并为加盟者提供日常营运操作、培训、营销、广告、人力资源、采购和店铺选址等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而加盟费从800万直降为200万,这是麦当劳给予特许经营商开出的让利条件,也是送给特许经销商的“大礼包”,其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加盟到麦当劳的特许经营大军中来。 同时,麦当劳方面还对加盟者的资质审核显得格外谨慎。规定加盟者必须对麦当劳品牌有强烈认同感;具有企业家及追求卓越成功的精神;具有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及忠诚正直的品德操守;愿意全职且对餐厅的日常经营工作全力以赴;愿意用9~10个月的时间投入完成特许经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