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116-120(附答案与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116-120

(附答案与译文)

116廷理击太子马

楚王急召太子。楚国之法,车不得至于茆门。天雨,廷中有潦①,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②。廷理曰:“车不得至茆门。至茆门,非法也。”太子曰:“王召急,不得须无潦。”遂驱之。廷理举殳而击其马,败其驾。太子入为王泣曰:“廷中多潦,驱车至茆门,廷理曰'非法也',举殳③击臣马,败臣驾。王必诛之。”王曰:“前有老主而不踰④,后有储主而不属⑤,矜⑥矣!是真吾守法之臣也。”乃益爵二级,而开后门出太子:“勿复过。”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

【注释】

①廷中有潦:庭院中有积水。廷:通“庭”,院子。潦(liǎo):路上流水或沟中积水。②茆门:王宫的南门,又称雉门。③殳(shū):古兵器名,用长的竹竿或木材做成,一端有棱,但没有刃。④踰(yú):即“逾”,逾越,超越。不踰,指不越法。⑤属:归属。文中指迎合,依附。⑥矜:通“贤”,贤能。

【阅读训练】

一、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 A天雨,廷中有潦 B廷理举殳而击其马,败其驾 ..

C乃益爵二级 D勿复过 ..E王必诛之 .

二、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①楚国之法 ②王必诛之 ..B①廷理举殳而击其马 ②非人哉!与人期,相委而去。 ..C①太子入为王泣曰 ②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D①乃益爵二级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二去 ..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召急,不得须无潦。 译文:

②前有老主而不踰,后有储主而不属,矜矣!是真吾守法之臣也。 译文:

四、“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的表面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1

五、请你简单地谈谈对廷理和楚王的看法。 答:

【参考答案】

一、A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B砸坏。C增加。D犯错误。E杀。

二、不同的是A和C。A①助词,的;②代词,他。C①介词,向,对;②介词,被。B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不译。D都是连词,于是,就。

三、①君王紧急召见,不能等待到没有积水的时候。②前有我这年老的君主而不逾越法规,后有你这继位的太子而不依附,贤能啊!这真是我守法的臣子啊。

四、“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的表面原因是院子中有积水,其根本原因是他自恃自己是太子,认为自己可以不遵守法律。

五、廷理是一个秉公执法的大臣;楚王是一个能够亲近贤臣、不偏听偏信的开明君主。

【参考译文】

楚王紧急召见太子。楚国的法律规定,车不能进到王宫的南门。天下雨,院中有积水,太子就把车子赶到了南门。廷理说:“车子不能进到南门。到了南门,就是犯法。”太子说:“君王紧急召见,不能等待到没有积水的时候。”就驱车直入。廷理举起长殳直刺太子的马,砸坏了他的车。太子进宫向楚王哭诉说:“院中有许多积水,我驱车赶到南门,廷理说‘这是违法’,并举起长殳剌我的马,砸坏了我的车。父王一定要杀了他。”楚王说:“前有我这年老的君主而不逾越法规,后有你这继位的太子而不依附,贤能啊!这真是我守法的臣子啊。”于是就给他增加两级爵位,便开了后门让太子出去,(并告诫):“不要再犯错误了。”

117李离伏剑

2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①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②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③,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③而死。(《史记·循吏列传》)

【注释】

①理:廷理,负责司法的最高法官。②傅:通“附”,附着,此指推脱。③听微决疑:了解和分辨各种细微的情况,以解决疑难案件。③伏剑:拔剑自杀。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A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 B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 ..C不与下分利 ( ) D失死则死 ( ) ..E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 ) .

二、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傅其罪下吏。 ②蹲其身,使与台齐。 ..B①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C①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②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

D①臣居官为长。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译文:

②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 译文:

③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译文:

四、李离“伏剑而死”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答:

五、从文中可以看出李离忠于职守,刚正不阿,敢作敢当,这理所应当,但是在晋文公已经为他开脱罪责后还是自杀了,他还是自杀了。他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了?请你简要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参考答案】

3

一、A过失,错误。B听说。C下属,下级。D过失,错误。E应当。

二、相同的是C,两句中的“而”字都是连词,,表修饰,不译。A①代词,他的。②代词,自己的。B①助词,的。②代词,他。D①判断词,是。②介词,向。

三、①(一次),(他)错听了(下属的话),处决了一个人,(就)把自己拘押起来,(认为)该当死罪。②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③廷理(断案)有法规,误施刑罚(自己)就要受刑,错杀了人就要以死偿命。

四、①“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②“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五、提示:可以赞成他的行为,也可以反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李离,是晋文公的廷理。(一次),(他)错听了(下属的话),处决了一个人,(就)把自己拘押起来,(认为)该当死罪。晋文公说:“官员有贵有贱,处罚也有轻有重。(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并不是你的罪过呀。”李离说:“臣担当的职务最高,不与下属谦让地位;(我)享受的俸禄最多,(也)不与下属分享待遇。如今,(我)错听了(下属的话)误杀了人,(却要)把罪责推给下属,(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晋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廷理(断案)有法规,误施刑罚(自己)就要受刑,错杀了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我能细致地查证分辨,正确地判决断疑难案件,所以才让我担任廷理。现在我错听了(下属的话)而误杀了人,应该判处死罪。”便没有接受晋文公的赦令,拔剑(自刎)而死。

4

118逼供生冤

刘拟山家失金钏①,掠问②小女奴,具承卖于打鼓者③。又掠问打鼓者衣服、形状。求之不获,仍复掠问。忽承尘③上微嗽曰:“我,狐也。居君家四十年,不露形声,今实不能忍矣。此钏非夫人误置漆奁④中耶?” 如言求之,果不谬。然小女奴已无完肤矣。拟山终生愧悔,恒自道之曰:“时时不免有此事,安能处处有此狐?” 故仕宦二十余载,鞫⑤狱未尝以刑求。(《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

①金钏:金镯子。②掠问:拷问。③打鼓者:指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的小商贩。③承尘:天花板。因天花板为挡尘土之用,故称。④漆奁:即妆奁,古代妇女盛放梳妆品的用具,用木做成,外漆油漆,故称“漆奁”。⑤鞫(jū):审讯。

【阅读训练】

一、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A刘拟山家失金钏 (丢失) B具承卖于打鼓者 (具体) ..

C求之不获 (寻找) D仍复掠问 (又) ..E如言求之,果不谬(错误) F然小女奴已无完肤矣(完整) ..二、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①如言求之,果不谬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①具承卖于打鼓者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①鞫狱未尝以刑求 ②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D①安能处处有此狐? ②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钏非夫人误置漆奁中耶? 译文:

②时时不免有此事,安能处处有此狐? 译文:

③故仕宦二十余载,鞫狱未尝以刑求。 译文:

四、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不同的是( ) 例句:我,狐也。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E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F臣本布衣。

五、刑讯逼供,屈打成招,造成许多冤假错案。报纸和电视时常报道此类事件。假若你是一名警察,你应如何处理类似案件?

答: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