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辽阳市决策咨询委党的建设组

乡镇政权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党委是乡镇政权的领导核心,而书记是乡镇党委这一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是乡镇科学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着眼于对重点干部进行重点管理,不断提高我市乡镇党委书记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我们就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思考。

一、乡镇党委书记队伍的总体状况

目前,我市乡镇党委书记队伍总体上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中较好地发挥了带头人的作用。

1、思想政治素质普遍提高。市县两级党委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首位。通过开展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不断强化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乡镇党委书记的政策理论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组织乡镇党委书记参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促进乡镇党委书记在带头学习实践中解放思想、查找不足、整改提高,乡镇党委书记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增强;通过深化和拓展党员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户活动和?五同?活动,

1

开展乡镇党委书记联系点、深入基层大调研、?双争双好?等载体活动,乡镇党委书记的群众观念在与基层群众的零距离接触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2、领导核心作用比较突出。各县(市)区委坚持围绕乡镇实际选书记、围绕书记人选配班子,为乡镇党委书记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环境。通过不断完善乡镇党委工作机制,坚持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乡镇党委书记较好地发挥了统筹协调班子内部及党政班子关系的作用,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分工负责制的实行,使乡镇党委书记从纷繁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管大事、把方向、出思路,站在全局的高度认识问题、部署工作的核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在乡镇党委的普遍实行,为乡镇党委书记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制度保障,乡镇党委书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水平不断提高,领导核心作用得到更充分体现。

3、整体结构有所改善。各县(市)区委始终把选准配强乡镇党委书记作为改善乡镇领导班子结构和乡镇党委书记队伍整体结构的关键环节来抓。以乡镇党委换届为契机,把年纪轻、学历高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乡镇党委书记岗位;不断扩大届中乡镇党委书记调整工作中的民主,建立了?全委会推荐乡镇党政正职年度备用人选制度?,有的县(市)区还制定实施了?全委会审议、票决乡镇街党政正职拟任人选的暂行办法?。2005年,市委建立了乡镇街党政正职任免沟通备案制度,共

2

对七个县(市)区34名乡镇党委书记的调整任免工作进行审查把关。这些措施使乡镇党委书记选任工作质量不断提高,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调查显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年龄结构有所改善,44名乡镇党委书记中,45岁以下的占31.8%、46-55岁的占63.6%,显现了年轻化的趋势,从主持乡镇工作的角度看,整体集中在年富力强的年龄段;学历水平明显提高,本科以上学历占59.1%,其中研究生学历占13.6%;民族结构进一步优化,少数民族6人,占13.6%。

4、处理社会矛盾、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各县(市)区委在乡镇党委书记的选拔任用上,注重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注重人选的乡镇领导工作经历,全市77%的乡镇党委书记具有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经历,使乡镇党委书记队伍总体上在处理社会矛盾、应对突发事件方面,具有了必要的能力基础。同时,各县(市)区委注重在解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问题中培养锻炼干部,通过落实乡镇党委书记?一把手?责任制等办法,给乡镇党委书记压担子,增加其提高自身能力的思想动力,乡镇党委书记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通过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包上访案件等联系帮扶制度,帮助、指导乡镇党委书记在解决土地承包、征地拆迁、村?两委?换届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把握运用政策法规的水平,乡镇党委书记处理社会矛盾的能力不断提高,绝大部分矛盾都在基层得到及时化解;通过层层制定应对突发事件工作预案等办法,不断提高乡

3

镇党委书记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统筹指挥的应对能力,特别是经过2007年特大暴风雪灾害天气的应急处理以及禽流感、甲型H1N1病毒流感等疾病防控工作的历练,乡镇党委书记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来衡量,乡镇党委书记队伍本身和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工作措施、制度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1、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年龄和性别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一是从乡镇党委书记自身发展和县级领导干部人才储备的角度分析,63.6%的乡镇党委书记集中在46-55岁的年龄段,整体年龄结构仍然偏大。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存在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发展空间不大的问题。在县(市)区大多数的正科级领导干部很难晋升到上一级领导岗位,从调查看,77.3%的乡镇党委书记认为自身发展空间不大。目前,全市乡镇党委书记最长任职时间已达10年,在2个以上乡镇担任过党委书记的占1/4,在乡镇与县(市)区直部门间的交流成为各县(市)区委调动乡镇党委书记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办法,加之领导干部的正常退出机制尚待完善,造成乡镇党委书记年龄总体偏大。另一方面,受我市乡镇街党政正职享受副县级待遇政策的影响,部分任职年限在政策边缘的乡镇党委书记不愿调整工作岗位,享受副县级待遇的仍需继续任职3年,客观上提高了在职乡镇党委书记的平均年龄。二是女干部比例明显偏

4

低。全市女性乡镇党委书记仅2名,占4.5%,且全部在**市,其它县区没有女性乡镇党委书记。从干部选拔配备注重基层工作经历角度出发,乡镇党委书记队伍中女干部比例偏低,直接影响各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性别结构的改善。分析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认识问题和工作问题,导致女干部比例偏低;另一方面,乡镇许多工作需要进村入户、直接面对群众,相比县(市)区直部门工作更为复杂、环境较差,造成部分女干部到乡镇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2、一些乡镇党委书记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不强。工作中存在以经济发展代替科学发展、以工业发展代替经济发展的倾向,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放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发展上,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研究不够,投放精力不多;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高增长,片面强调工业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对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重视不够。分析其原因:主观上,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指导地位还没有真正牢固树立。个别乡镇党委书记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得不深不透,特别是与乡镇具体工作的融会贯通不够。客观上受阶段性经济发展任务影响较为明显。现阶段,大力发展经济仍然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乡镇党委书记考核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有的乡镇党委书记把精力过于集中到加快经济发展方面,从而忽视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