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金融业在竞争和创新浪潮中的变迁主要体现在金融业务驱动方式的变化、金融机构资本资产比率的降低、金融产权关系的复杂化、金融市场波动的加剧、金融保险的道德风险、金融管制放松、金融自由化与一体化互为因果的关系等等方面。金融市场化、全球化带来的波动加剧、金融产权约束弱化、金融风险凸显、金融管制的放松,都促进了进一步的金融创新,而金融制度的创新却落后于金融工具、业务和组织的创新步伐,由此带来了浪潮式的金融动荡和危机。金融发展与金融危机并存的现实反映了传统金融理论对现实的不适应,反映了金融发展和创新对金融理论创新的现实要求。本文以金融经济学、金融发展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探索区域金融产权与治理模式、金融市场要素和运行规则、金融需求和供给、金融调控,讨论区域金融发展的可持续关系的指导原则,以区域经济、金融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建立区域金融结构、金融发展的描述方法,总结区域经济及金融发展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为建立区域健全金融结构和区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论文对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的理论现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讨论了金融理论由货币分析转向金融分析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戈德史密斯提出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概念、研究方法;麦金农和肖提出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的主要内容、关键结论和对发展中经济的金融发展提出的理论和政策观点;以及进入九十年代后,金融发展理论采用数学模型,把内生增长和内生金融中介组织、金融市场融入了金融发展模型,以解释金融中介组织和金融市场的形成,研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最新进展。还介绍了在我国出现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热潮,以及国外的网络金融理论方面的进展和国内关于区域金融研究方面的一些成果。肯定了金融发展理论对发展中经济金融发展的积极意义,但也指出,他们观点中的决定性因素,即完善的金融产权约束、金融市场功能,在发展中经济中不是必然具备的,是金融发展理论不应忽视的。 论文在现有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的新概念、内容和描述方法,并由金融结构的完整性和金融发展的均衡性得出了健全金融结构和金融可持续发展概念。
讨论了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的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方法和特征。拓展了戈德
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类型。分别讨论了国有金融、辊合金融和私有金融结构、规模和效率金融结构、辊业和分业金融结构、关系和价格金融结构。以“自然选择”型、“赶超”型和“融合”型金融发展为主讨论了金融发展类型和特征。
在本章提出的健全金融结构和金融可持续发展假说中,采用金融结构中的金融工具适应性、金融机构的健全性、金融市场的均衡性和金融制度的有效性来定义金融结构的健全性,在健全金融结构的基础上,引入外在的宏观经济调控、金融风险控制和金融制度环境安排等固素,认为金融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在上述的适当外在条件下,健全金融结构的均衡变化,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探索了一种新的具体描述方法。 论文从区域金融结构健全性和金融发展可持续性的内在和外在要求两个角度讨论了确保区域金融结构健全和金融发展可持续的理论模型,内在的要求包括健全的金融制度模式,包括金融产权制度、金融市场制度和金融监管制度模式;外在的要求包括金融制度环境安排、区域金融需求和供给均衡分析、区域金融稳定条件、区域金融调控、区域金融风险控制等。区域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是本文在传统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概念上所作的拓展性尝试,将实际经济领域的货币化价值实现的总交易量,包括中间交易的价值量,作为区域的金融需求。从包括货币供给、非货币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的货币性内生价值量的总和中,找出金融供给量,由此建立金融均衡方程式。
文中指出区域金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基础货币供给、各货币层次比率、非货币金融资产额和及其内生交易媒介系数。文中强调了区域金融调控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效果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讨论了区域金融调控的授权、目标、方式、手段及效果评价方法,区域金融风险控制中的风险监测、早期预警、处置程序。 论文收集、整理了海南特区1988~1998年间的金融工具余额与分布、金融机构数量、金融机构资产余额与分布,按照西方的资产负债划分惯例和国内的资产划分惯例分别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了金融相关比率在研究期内的变化及其原因。给出了海南金融机构体系中不同机构的资产份额增长速度的制度背景,指出正是国有银行处于严格控制之下,而城市信用社和信托投资公司受到的控制相对较松,这两类金融机构在缺乏金融制度的有效制约时,助长了金融结构的畸形和金融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探讨了海南区域金融市场状况、金融制度和制度环境安排的历史背景。现状,
指出了其中与特【经济发展不相容和滞后的部分内容。最后根据论文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