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线性代数简介
本章知识结构导图
行列式的定义与性质 矩阵及其运算 同型矩阵的运算 矩阵乘法运算规律 矩阵转置运算规律 线性代数 矩阵的初等变换及矩阵的秩 逆矩阵 定义、性质 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 矩阵方程的求解 行初等变换 矩阵的秩 逆矩阵的求法 线性方程组 n元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别定理 数学家的故事: 阿瑟·凯利简介
阿瑟·凯利(Arthur Cayley,1821~1885)是英国数学家,生于伦敦里士满
(Richmond),卒于剑桥。17岁时考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毕业后留校讲授数学,几年内发表论文数十篇。1846年转攻法律学,三年后成为律师,工作卓有成效。任职期间,他仍业余研究数学,并结识数学家西尔维斯特(Sylvester)。1863年应邀返回剑桥大学任数学教授。他得到牛津大学、都伯林大学和莱顿大学的名誉学位。1859年当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
凯利和西尔维斯特同是不变量理论的奠基人。在布尔1841年的工作的影响下,他首
创代数不变式的符号表示法,给代数形式以几何解释,然后再用代数观点去研究几何学。他第一次引入n维空间概念,详细讨论了四维空间的性质,为复数理论提供佐证,并为射影几何开辟了道路。他还首先引入矩阵概念以化简记号,规定了矩阵的符号及名称,讨论矩阵性质,被公认为矩阵论的奠基人。他开始将矩阵作为独立的数学对象研究时,许多与矩阵有关的性质已经在行列式的研究中被发现了,这也使得凯利认为矩阵的引进是十分自然的。他说:“我决然不是通过四元数而获得矩阵概念的;它或是直接从行列式的概念而来,或是作为一个表达线性方程组的方便方法而来的。”他从1858年开始,发表了《矩阵论的研究报告》等一系列关于矩阵的专门论文,研究了矩阵的运算律、矩阵的逆以及转置和特征多项式方程。凯利还提出了凯利-哈密尔顿定理,并验证了3×3矩阵的情况,又说进一步的证明是不必要的。哈密尔顿证明了4×4矩阵的情况,而一般情况下的证明是德国数学家弗罗贝尼乌斯(F.G.Frohenius)于1898年给出的。
1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掌握行列式、矩阵的概念及运算,逆矩阵、矩阵方程、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一、行列式的定义与性质
1. 一阶行列式:a11?a11;二阶行列式:
a11a12?a11a22?a12a21;
a21a22a11a12a21a22三阶行列式:
a31a32a13aa23?a1122a32a33a23aaaa?a122123?a132122?a11M11?a12M12?a13M13a33a31a33a31a32;其中Mij为
?a11(?1)1?1M11?a12(?1)1?2M12?a13(?1)1?3M13?a11A11?a12A12?a13A13余子式,Aij为代数余子式。
2. 性质:
(1)任何行列式与它的转置行列式相等,即 D=D。 (2)互换行列式的两行(列),行列式变号。 (3)如果行列式有两行(列)相同,则行列式为0。
(4)行列式某一行(列)的各元素乘以同一个数,等于这个数乘以该行列式。 (5)若行列式有两行(列)的元素对应成比例,则行列式为0。
(6)如果某一行(列)元素都是两个数之和,则此行列式就等于两个行列式的和。
(7)行列式的任一行(列)的所有元素乘以同一个数,再加到另一行(列)对应的元素上去,行列式的值不变。
(8)行列式等于它的任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
(9)行列式中的任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另一行(列)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0。 3. 计算方法:
(1)二阶、三阶行列式可以根据定义直接计算;
(2)选择0元素较多的行(列),按该行(列)展开计算;
(3)利用行列式的性质,把某行(列)化为只有一个非零元素,按该行(列)展开计算;
(4)利用行列式的性质,化为三角形行列式再进行计算。
二、矩阵及其运算
1. 同型矩阵的线性运算规律:A?B?B?A;(A?B)?C?A?(B?C);A?O?A;A?(?A)?O;(k?l)A?kA?lA;k(A?B)?kA?kB,k?0,l?0。
2. 矩阵乘法的运算规律:
T
?AB?C?A?BC?;
A?B+C??AB?AC,?B+C?A?BA?CA;
?AB???A?B=A??B?;
AE?EA=A。
注意:(1) AB,只有当A的列数等于B的行数时,该乘积才有意义;(2)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3)矩阵乘法不满足消去律。
3. 矩阵转置运算规律:?AT??A;?A+B??AT?BT;??A???AT;?AB??BTAT。
TTTT三、逆矩阵
1. 定义:若AB=E,则A、B互为逆矩阵,记A?1?B,B?1?A。
2
2. 性质:
(1)若A可逆,则A?1可逆,且?A?1??A。
?1(2) 若A可逆,k?0,则kA可逆,且?kA???11?1A。 k?1(3)若矩阵A与B都可逆,则AB可逆,且?AB??B?1A?1。 (4) 若A可逆,则AT可逆,且?AT???A?1?。
?1T?A11?1*1?A12?1A?3. 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A?0。当A?0时,A?AA????A1nA21A22?A2n?An1???An2?。
?????Ann?4. 解矩阵方程:(1)AX=C?X=A?1C ;(2)XB=C?X=CB?1; (3)AXB=C?X=A?1CB?1; (4)
行初等变换AX=B,则?A?B???????E?X?。
四、矩阵的初等变换及矩阵的秩
1. 阶梯形矩阵:(1)如果有零行的话,零行位于矩阵下方;(2)各个非零行的第一个非零元素的列标随着行标的递增而严格增大。
注:一个矩阵的阶梯形矩阵不是唯一的,但阶梯形矩阵中所含非零行的行数是唯一的。 2. 行最简形矩阵:每一非零行的第一个非零元素都是1,并且这些1所在列其余元素都是0。 3. 矩阵的秩:矩阵A的阶梯形矩阵中,其非零行行数称为矩阵A的秩,记为秩A或r?A?。 4. 求矩阵秩的方法:用行初等变换把任意矩阵A化为阶梯形,然后判断非零行的行数。
?E?A5. 逆矩阵的求法:?A?E?????行初等变换??1?。
五、线性方程组
1. 方程组有解时称方程组相容;方程组无解时称方程组不相容。 2. n元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1)根据方程组写出增广矩阵;
(2)用行初等变换将增广矩阵化为阶梯形矩阵; (3)判断方程组是否相容(有解),在方程组相容时,把阶梯形矩阵化为行最简形矩阵; (4)根据行最简形矩阵直接写出原方程组的解。 3. n元线性方程组解的判断:
?时,?=未知量个数时,??n(1)r?A??rA方程组有解:①r?A??rA方程组有唯一解;②r?A??rA(n为未知量个数)时,方程组有无穷多个解,其中自由未知量个数等于n?r?A?。
???????时,方程组无解。 (2) r?A??rA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