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过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列·威廉三世--打败拿破仑后缔结的同盟,目的是维护维也纳体系、维护君主政体,反对法国大革命在欧洲所传播的革命理想。
13、四国同盟:是一个军事同盟,于1815年11月20日在维也纳签约,是维也纳会议的组成部分,其组成国包括奥地利、英国、俄罗斯、普
鲁
士
四
个
列
强
。
14、最后议定书:维也纳和会于1815年6月通过了“最后议定书”,主要内容是:欧洲旧王朝普遍复辟,如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都恢复了波旁王朝。瑞士成为永久中立国。(P40)(1)1815年6月9日列强通过
《最后议定书》,结束了维也纳会议。 (2)《最后议定书》依据正统主义、遏制和补偿三原则重新规划了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重建欧洲的均势和和平,并对诸多国际问题作了广泛而细致的安排,包括国际河流的自有通航、外交人员的位次和待遇等问题。
15、东方问题:近代欧洲列强为争夺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国的领土和权益所引起的一系
列国际问题。从欧洲来看,奥斯曼帝国地处其东,故统称为“东方问题”。
16、《门罗宣言》: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向国会提出了国情咨文,咨文中有关外交方面的主要内容被称为“门罗宣言”,即后来被称之为“门罗主义”。其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三个基本原则:即“反对欧洲国家再在美洲夺取殖民地”原则、“不干涉”原则和“美洲体系”原则。《门罗宣言》成为美国用来反对美洲以外的国家干涉美洲事务的工具,阻止和进一步排斥欧洲列强势力在西半球的政治影响,使美洲和欧洲“脱离接触”,从而为美国在西半球的扩张扫清道路。
16、克里米亚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18、三皇同盟:三皇同盟德意志统一后,俾斯麦为了孤立和打击法国,策划德皇与俄、奥两皇结成的同盟。1799年,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取得了法国领导权,此后法国人横扫欧洲大陆,控制了西班牙、德意志、
意大利、荷兰,击败了普鲁士、奥地利、俄国,这引起了欧洲大陆的恐慌。在法国大敌的面前,欧洲三位最强势的君主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三世、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和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结成同盟,史称“三皇同盟”。
19、法俄同盟:法国和俄国为对抗三国同盟于1891~1893年间形成的秘密军事同盟。 法国自普法战争以来长期陷于德国的外交包围中,急需结束这种孤立困境。1887年德、俄关系急剧恶化,沙皇政府购买军火,推销公债,都指靠法国。法国利用俄国这种财政依赖性,促成法、俄结盟。德、俄《再保险条约》的终止,三国同盟条约的再次续订,英国同三国同盟的接近,都迫使沙俄政府向法国靠拢。1891年 8月27日,俄国驻法大使与法国外交部长里博达成一项政治协定,提出法、俄两国中的一方受到侵略威胁时,双方应立即同时采取措施。它为法、俄结盟奠定了基础。1892年 8月17日,法、俄两国在彼得堡签订军事协定。法俄同盟使欧洲大陆形成两个实力大致相当的对峙集团,即三国同盟与法俄同盟。
20、光辉孤立: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光辉孤立”一词由财政部长福斯特于1896年就英国外交政策发表的演说时提出。 其涵义是,英国在和平时期为维持欧洲大国之间的均势,不愿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以保持行动自由,扮演一个均势平衡者的角色。
21、第一次摩洛哥危机: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又称为丹吉尔危机,在1905年3月至1906年5月发生,是欧洲列强因为摩洛哥作为殖民
地之事而引起的国际危机。
22、世界政策:19世纪90年代后期起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策。随着实力的膨胀,从谋求欧洲霸权转变为谋求世界霸权,抛弃“大陆政策”,开始推行“世界政策”。德国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在整个世界跟英国争夺。世界政策使英德矛盾变成帝国主义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并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3、阿尔几西拉斯会议:1906年1月16日~4月7日,欧洲列强在西班牙南部海港城市阿尔几西拉斯举行的谋求平息德、法两国关于摩洛哥冲突的国际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两个。一是摩洛哥警察权问题;二是对摩洛哥银行实行监督问题。 4月7日,会议通过《最后议定书》,共123条,声称承认摩洛哥独立,但规定:摩洛哥的警察组织和治安权力交由法国和西班牙管理;对摩洛哥财政实行国际监督。这次会议实际上是欧洲几个大国以牺牲摩洛哥主权为代价,推行帝国主义强权政治
的
一
次
交
易
。
24、意土战争:又称的黎波里塔尼亚战争或利比亚战争,是意大利为夺取奥斯曼帝国的北非省份——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今利比亚)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在战争中意大利开创了使用飞机完成军事任务的首例,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和效法,从而大大促进了军事航空事业的发展。
25、波斯尼亚危机:1908年,由于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