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练习B(1)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B版)

第一章 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2,劳动对象是:

A、传导劳动的物质资料;B、原材料;C、生产手段;D、把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东西; 4,劳动资料是:

A、使人的劳动与劳动对象连接起来的一切物质资料、B、生产工具;C、生产工具与和原材料;D、把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东西;

6,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生产工具的不断变革;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性质 ; 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8,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10,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A、唯物辩证法;B、科学的抽象法;C、逻辑法和历史法的统一;D、系统的方法; 1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B、上层建筑;C、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D、经济基础; 14,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

A、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所有制;B、雇佣劳动;C、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D、机器大工业; 1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密切联系:

A、生产方式;B、物质资料生产;C、生产资料所有制状况;D、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18,从劳动过程来看,修配厂正在检修的机器设备是: A、劳动工具;B、劳动资料;C、劳动产品;D、劳动对象; 20、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根本的动力是:

A、生产者的消费; B、生产工具的先进程度;C、生产关系的性质;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2.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为人们可以:

A、创造经济规律;B、改变经济规律;C、消灭经济规律;D、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24,在屠宰场和种植业中,牛分别是:

A、劳动对象和劳动力; B、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和劳动产品;

26,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对象;B、生产工具;C、科学技术;D、生产劳动;

28,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 A、社会的上层建筑;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生产资料; 30,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正确的是:

A、生产力是生产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物质内容;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32,“手推磨生产的是封建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指的是:

A、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

34,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 A、上层建筑;B、经济基础;C、生产力;D、意识形态;

二、判断题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1

4.劳动对象是传导劳动的物质资料。( )

6.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是生产工具的状况。( ) 8.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

1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 12.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生产。( ) 14.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

16、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阶段性更替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 18、由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因此,生产关系的变革总是顺利实现的。( ) 20、在人与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就是政治关系。( ) 三、区别题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四、简答题

2.怎样正确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

2

第二章 商品经济一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经济是:

A、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C、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内容的经济形式;D、不存在社会分工的经济形式; 3,市场经济是:

A、市场调节价格的经济;B、市场调节流通的经济;C、市场发挥作用的经济;D、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5,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是在:

A、纸币流通条件下;B、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C、社会主义条件下;D、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 7,货币执行支付手段使:

A、经济危机形式上的可能性消失;B、经济危机成为现实;C、经济危机形式上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D、经济危机形式上的可能性减弱; 9,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作用是:

A、防止通货膨胀;B、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增加社会财富;D、自发调节金属货币流通量; 1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城乡之间的矛盾;C、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矛盾;D、工农之间的矛盾;

13,某一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的价值形式为:

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 15,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为:

A、商品的使用价值;B、商品的价值;C、商品的交换价值;D、商品的社会属性; 17,我们通常所说的商品价值一般指:

A、社会价值;B、个别价值;C、超额价值;D、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 19,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A、成正比; B、成反比; C、同方向同比例变化; D、始终一致; 21,劳动是商品( )的唯一源泉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交换价值; D、一切价值; 23,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

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价值; D、自然属性; 25,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

A、货币具有价格标准; B、货币是稀少物品;C、货币具有价值; D、货币具有价格; 2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29,在货币的各种职能中,以观念上的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3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C、企业内部分工; 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 33,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通过:

A、本身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B、另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C、抽象的劳动表现出来;D、处在等价形式的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 35、在货币的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C、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37、在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的关系中:

3

A、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C、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D、以上都不对;

39、货币的本质是指:

A、货币天然是金银;B、货币是价值尺度;C、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D、货币是流通手段; 二、判断题

1、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

3、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其所生产的商品价值,这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商品生产者不利。( )

5、劳动时间不变,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 7、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 9、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 ) 11、纺织工的劳动是具体劳动,科学家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

1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 15、商品经济是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

17、金和银之所以能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是因为天然是货币。( ) 19、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

21、某一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的价值形式为一般的价值形式。( ) 23、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

25、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其创造的价值总量越多。( ) 27、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而引发的纸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 ) 29、商品的价值是用货币来表现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 31、个别劳动时间越长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越大。( )

33、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也存在商品交换,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经济形式也可以称之为商品经济。( )

35、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 三、区别题

1、使用价值与价值

3、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