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导学案 的答案

复习导学案(2)

1.以下是某同学对自身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D ) A.身高为1.70dm B.步行速度为20m/s C.体重为100N D.通过声音的音色来辨别声源 2.2019年央视春晚首次实现全媒体传播,并在4K、5G、VR、AR、AI等多方面进行技术创新,首次进行4K超高清直播,全程采用5.1环绕声,实现5G内容传输,是一场真正的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春晚。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 )

A.观众是根据音调分辨出钢琴声和二胡声的

B.5G的传输速度更大,是因为5G是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C.手机通过Wi﹣Fi收看春晚直播,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D.收看过程中为不影响他人,把音量调小一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以下对中华古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B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4.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用同样的加热器进行加热,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乙物质的沸点一定是40℃ B.0﹣6min甲比乙吸收的热量多 C.8﹣10min甲和乙继续吸热,虽然温度各自保持不变,但甲和乙的内能都不断增加 D.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上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B )

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u=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6.如上右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关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D )

A.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不变 B.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不变 D.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7.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图甲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B.图乙闭合开关,通电螺线管右端为S极

第1页(共2页)

C.发电机利用了图丙的 D.电动机利用了图丁的原理 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1所示: (1)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为了得到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需要将镜前蜡烛放在 不同位置进行多次实验(选“同一”或“不同”)。 (3)将蜡烛远离平面镜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将一光屏放在镜后,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 竖直 地立在平面镜上,如图2甲所示,这是为了在纸板ENF上同时呈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2乙所示。在纸板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8.在测量不规则小物块的密度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 右 调节使橫梁平衡(选填“左”或“右”)。

(2)天平调好后,测量小物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游码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乙所示,则小物块的质量是 16.2 g。

(3)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为40cm3;再用细钢针将小物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这时的总体积为60cm3,则小物块的体积为 20 cm3。 (4)小物块的密度ρ= 0.81 g/cm3。

(5)该小组尝试用另一种方法测量该物块的密度,如图丙所示,他们做了如下的操作: ①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为20cm3。

②将小物块轻轻放入量筒内,稳定后水面上升至V2为36cm3。

③再用细钢针将小物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时,水面上升至V3为40cm3。

由以上测量数据可知:物块的质量m= 16 g,物块的体V= 20 cm3, 物块的密度ρ= 0.8 g/cm3。 9.完成下列光路作图。

第2页(共2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