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 福建省“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

福 建 省“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 专项规划 (闽政[2006]45号文下发实施) 前 言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是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的先导产业,也是新一轮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编制和实施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对于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推动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产业支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福建省中长期(2006-202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编制了《福建省“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本规划在分析我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主要阐述福建省“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布局、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是推进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是政府安排高技术产业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

本规划基期2005年,规划期2006-2010年。

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发展现状

(一)“十五”成效。“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技术产业发展工作,全面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围绕建设海峡西经济区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十五”期间共安排省级预算内资金2.11亿元,促成了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转化落地,带动社会投资119亿元,建成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工程,高技术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全省高技术产业产值总量由2000年的494.1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542.97亿元,年均增长25.6%,居全国第7位。初步形成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业局部跨越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创新平台建设顺利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着,为促进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做出了突出贡献。

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从产业看,全省的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其产值占高技术产业总产值86.5%;从区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厦门市和福州市。2005年,厦门市的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的55.5%,福州市的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的34.7%,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带动作用增强。2005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370.8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比2000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全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2%;出口交货值858.93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56.4%,年均增长33.0%,比2000年提高了11.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07.33亿元,年均增长27.8%;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7.04元,比2000年

下降1.22元。高技术产业出口的快速增长,为优化全省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出口创汇规模做出了突出贡献。

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十五”期间,建设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企业技术中心100个,建成福州软件园和厦门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基地等科技创新基地以及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创新平台不断完善,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业技术开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主要问题。“十五”期间,我省高技术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较少,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我省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产值占90%,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不足,全省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人才偏少,尤其是工程化高级人才更少,大规模企业少,引进人才难。

二、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高技术产业呈现由发达国家主导和控制,跨国公司垄断的总体格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能源技术、海洋技术、宇航技术等领域出现了重大的突破,将出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一)信息产业继续作为支柱产业向更大规模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在既有大规模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数字电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