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要点.doc

第一章城市管理概说

第一节城市管理及其作用

一、 城市管理的含义(P6)

城市管理是指市政府以城市为对彖、为实现特定 的冃标对城市运转和发展所进行的控制行为和活动 的总和。 二、 城市管理的特征:科学性、开放性、综合性、动 态性 三、 城市管理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城市管理能够优化城市的中心功能

城市管理能够强化城市在地区发展屮的地位 城市管理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管理能够冇效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城市管理可以促进城市和谐

第二节城市管理学的产生及研究内容

一、 城市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 早期城市管理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1) 城市研究之父:刘易斯?芒福徳

(2) 早期研究的共同理念:“把田园的宽裕带给 城市,把城市的活力带给田园”,其冃标是城市和农 村协调,融合为一体。

2. 城市管理学形成过程及其代表人物

盖辿斯:调查一分权「一规划的城市规划程序 霍华徳:花园城市体系 帕 克:城市生态理论

《雅典宪章》:城市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 3. 二战后城市管理学的主要流派

社会学派、管理经验学派、行为学派、决策学派、 数量学派、管理方法学派

4. 近30年来城市管理理论的新进展:

(1)新城市主义 (2)城市营销理论

二、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区域的科学 规划、建设、控制和如何建立适宜的城市环境。其冃 的在于科学地

揭示城市各个领域在区域系统中的整 体作用以及各个领域Z

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及其演变

一、城市的定义和特征

1、 城市的定义:现代城市是指i定规模及密度的 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产业聚集地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 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

2、 城市的特点

(1)高度聚集性(2)城市空间布局的开放性 (3)管理的复杂性(4)管理职能的区域屮心性

(5) 基础设施的强公共性 (6)

人口及文化构成的异质性

屮国城市名片一瞥(一)

“东方威尼斯”- 一-苏州 “东方芝加哥”一 -武汉 “东方瑞士” -一 -青岛 东方FI内瓦”— 昆明

“东方莫斯科”- 一延安

北方香港-一人连

中国城市名片一瞥(二)

山城、雾城一一 一重庆

钢城——鞍山

泉城 ----- 济南

春城——昆明

江城——武汉 花城——广州

二、中国的城市建制 1、 设立地级市的标准

1、 市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 25万人以上,其中 市政府驻地具冇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 20 万人以上;

2、 工农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产值占 80%以上;

3、 国内生产总值在25亿元以上;

4、 笫三产业发达,产值超过第一产业,在国内 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35%以上;

5、 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二亿元以上,已成 为若干市县范围内中心城市的县级市,方可升格为地 级市。

坚持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巩 固国防)、“逐级上报审批”的原则

设立直辖市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设立 地级市、县级市报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审批。 2、 设市层级

(1)直辖市

(2)副省级市一计划单列市 (3)设区的市 (4)不设区的市

3、 市的分类 (1) 按城市的规模

特大城市:非农业人口为100万以上

大城市:非农业人口为50—100万

中等城市:非农业人口为20—50万

小城市:非农业人口为10—20万 镇:非农业人口 2000—10 Ji

(2) 按城市的性质或功能

综合性城市、工业城市、矿业城市、商业金融城 市、交通港口城市、风景旅游城市

工业城市是以工业生产为主,工业在城市经济、 用地上占有较人比重的城市。具体可分为钢铁工业城 市、轻纺工业城市、机械制造工业城市

矿业城市以开采挖掘某种地下矿产资源为主的城 市。如大同、大庆、淮南等。

商业金融城市一般依托优越的交通运输条件和 具他有利条件,成为商品的集散地和资金流通屮心。 如上海、深圳、

武汉、义务等。

风漿旅游城市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奇特的自然 风光和名胜古迹而著称。如苏州、桂林、黄山等。

狭义——指整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数中,居住 于城市的居民的比重增加的过程。

广义——指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的变化过程,一方 血是

(3) 按国家対城市实行的经济政策 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及城市景 观的地域推

经济特区城市(5个);对外开放城市(50个); 其进,一方面是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 革进入乡村,以及

他城市

(4) 按城市的地理位置分类

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 乡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2、 城市化的特点 沿海城市;沿江城市;内地城市;边境城市(最 大的边境城市:辽宁丹东;祖国南大门广西凭祥市) 三、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的形成

(1) 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一从住产力角度分析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为畜牧业的分离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

与农业的分离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从手工业和农业中分离出来

(2) 城市形成的社会基础——从牛:产关系角度分析

A. 战争性质的变化

B. 对口然地理条件认识的变化

C. 部落制度向私冇制的转变

城市的发展:

(1) 古代城市阶段(原始城市阶段、远古城市阶段)

① 特点:A.数量少,规模小,功能单一、建筑 粗糙、居住和活动分散。B.城市主要是行政、军事、 宗教和手工业的中心。C.城市政治统治功能突出而 经济功能较弱。

② 典型城市:雅典、斯巴达、罗马,中国夏代的 安邑、阳崔

(2) 中古城市阶段(中I比纪城市阶段)

① 特点:A.城市分布的范围更加广泛 B.城市 作为区域性商品市场和贸易中心的地位加强 C.城 市成为文化活动的集屮地D.城市功能逐渐多样化

② 典型城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中国 西汉少隋唐时期的长安、北宋的汴梁、明代的南京、 清代的北京等。

(3) 近代城市阶段

①特点:A.城市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迅速扩大、 功能多样化 B.城市成为工业中心、行政中心、贸 易屮心、科技中心 C.人城市问题爆发

②典型城市:伦敦、巴黎、纽约等。

(4) 现代城市阶段

特点: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城市成为第 三产

业和高新技术的屮心;城市成为卅界经济联系网 的基本结点;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城市 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耍

第二节城市化

一、 城市化的含义和衡量指标 1、 什么是城市化

(1) 增长迅速而持续

(2) 城市化发展主流以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屮国家

(3) 人口向人城市迅速集屮

(4)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开 始

趋于下降 3、 城市化的衡量指标

(1) 城市化水平指标:最常用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 人

口(国家或地区)的比重。

(2) 城市化速度指标

城市化速度指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向城市 迁移、

集中的速度。二是指城市数量增长速度。通常 用第一个指标

来作为城市化速度指标。

(3) 城市化质量指标

城市化的质量指标包括城市生态、经济、居民生 活、

医疗卫生、文化教冇、娱乐、交通等指标。 二、 城市化的动力 1、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木(核心)动力 3、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4、 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三、 城市化的类型

(一) 从城市化的实际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看

积极型城市化;消极型城市化(过度城市化、 低度城市化)

(二) 从以城市为中心的人口流动方向来看

向心型城市化;离心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 逆城

市化)

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

城市的拥挤和快节奏;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追求; 城市工业向外寻找廉价土地和劳力;交通和通讯技术 的高度发达

第三节中国的城市化

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 也是

逐步实现城市化的过程。 一、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P54) 二、 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的发动和发展以政府为主导。(1)城 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控制。(2)农村人口向城市的 转移受政府控制。(3)城市化速度受政府调控。 2、 城市化水平低,滞后于工业化。

3、 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 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 5、 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 耍因素。

三、中国城市化的方针

1、 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龙头。

介作用。 势

问题:试用所学的理论揭示“啃嚣的郊区”形成 的原因和市民搬离城市的现象。

参考答案:

“喧嚣的郊区”属于离心型城市化,指人口从城市 中心向外扩散和经济活动从城市中心向外扩展的状 态。从案例正文看,这种离心型城市化又町进一步区 分为以下两种类

(1) 郊区城市化。指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 城

2、 强化屮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 的中型:

外迁:①3、 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 大城市的优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其原因包括三种

人口外迁,主要是因城市中心的巨大人口压 力,以及这一压

②工业外迁,原因在于1、聚集效应(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和环境 效益 3、力对牛活环境的不利彩响而引发的。

市中心以外有大而积价格低嫌 的土地以及能更好地与饮路、辐射和带动作用 4、参少国际竞争 中等城市的功能

(1) 有利于形成人城市与小城镇之间强有力的纽带。 (2) 有利于加强城乡联系

(3) 冇利于城市化两种方式(内涵式和外延式)的 协调

小城市(城镇)的作用

(1) 便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 利于打破二元结构,实现农村社会转型

(3) 利于地方性城市网络系统的形成 中国典型的

“二元经济结构”

——技术上,以原始手工技术为主导的传统农业与以 机械口动化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工业并存。

——经济上,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部门与以商品 经济为基础的工业部门共处。

——地理上,贫困落后的广大农村为高度发达的少数 城市同在。 案例分析题

老城市周F同迅速发展起来的城市屮心被称作“噴 嚣的郊区”。它指的是居民人口超过io万、年增长速 度为10%、但又不是当地最大的城市的地方。

江城市是一个开放城市,20多年來,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该市各行业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其传统工 业——炼钢业在改革春风的推动下,迅猛发展,年产 虽从开放初期的不足100万吨,猛增到九十年代末的 1500多万吨。由于炼钢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市其他行 业的发展。外地人口大量向该市集中,也为江城市的 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环境意识的 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的迅猛发展给市民的牛:活 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尤其是炼钢企业给城市环境带 來了严重的污染,并且,由于外來人口的人量涌入, 也给市民生活带来种种不便。

江城市人民政府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后,决定 把市

内炼钢企业统统外迁至郊区。随着炼钢企业的 外迁,一些服务性质的公司、企业也纷纷迁至郊区。 这样,在江城市的郊区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小型城市”。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城 市居民,不堪忍受市区内的恶劣环境,而纷纷迁址风 景优美、环

境宜人的郊区居住。一些白然主义者,也 是高举“享受自然”的大旗而搬离城市。

港口、高速公路等相互 配置。③服务业外迁,这是由于人口和工业外迁后, 市中心服务业面对來自郊区服务业激烈竞争而被迫采 取的措施。

(2) 逆城市化。指的是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

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其至非城市区迁移的 一?种分散化过程。这种现象的构成原因主要包括:① 城市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追求而引起的居住地域的变 化。②大城市丄业向外寻找廉价土地和劳力,引起生 产地理格局的变化。③交通和通讯技术,尤其是信息 技术的高度发达,便利于经济活动的扩散,因此引起 的企业选址条件为限制的变化。④城市的拥挤和快节 奏。

第三章城市的结构、功能和体系

第一节城市的结构

城市结构就是指组成城市的各子系统、各要素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城市的经济结构、 城市的社会结构和城市的空间结构三个部分。 一、城市的经济结构

城市的产业结构、城市的企业结构、城市的产品 结构、城市的技术结构、城市的就业结构、城市的所 有制结构、城市的分配结构、城市的消费结构、城市 的产业结构、城市的企业结构、城市的所有制结构

产业划分

根据不同的城市产业部门对某种生产耍素的依赖 程度,可把城市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世产业、资本密 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按照劳动对象的加工顺序,把产业划分为三类: 第一

产业(农业、畜牧业、林业等)、第二产业(采掘

业、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 商业、金融保险业以及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等)

城市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1、 在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总就业人数中,笫一 产业所

占份额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所占份额

呈先增、示减的趋势,第三产业所占份额是不断增加 的趋势。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