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吴蓓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一)试卷结构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30分)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第二部分(30分)考查课外现代文阅读;第三部分(20分)考查古诗文阅读;第四部分(40分)考查作文。
(二)题型和题量
全卷共24题,题型、题量、分值、及比例见下表: 题 型 基础知识及运用 现代文阅读理解 古诗文 写 作 (三)命题特点
1、坚持“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原则。试题依纲据本,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阅读材料是课外的,而设题依据是课内的。
2、坚持文质兼美、深文浅出的选材设题原则。选用命题的材料均出自高品位的报刊杂志,文质兼美,意蕴深远,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引发丰富的联想。
3、坚持整体感知,发展学生个性的原则。在设置阅读题时,涉及到割裂原文,即使再好的题目也不采用,尽量保持原文的整体性,原汁原味地让学生品味,通过整体感知全文,使学生掌握文章的意旨从而培养他们理解、领悟的能力,并由此往文外迁移,拓展视野,激发思维,发展学生个性。
4、 坚持联系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原则。今年的作文是话题作文,并不作限制,因为要求首先就是“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三个“自”,给了学生充分施展的空间,使之最大限度地弘扬个性,尽可能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
5、 坚持注重教育性和时代性的原则。要求设题应注重挖掘材料的“思想教育内容”,并通过设题角度新颖的技术处理,让学生得到情感熏陶和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木棉花开”中的问题。
6、在新课标标准理念下,语文教学要求传授知识“应联系学生读写听说的实际”、“不要用名词术语考学生”、“语文考试要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依据这一要求,仿句、对联、连词组段等试题形式的出现力图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词义、术语,考查活的语文知识,重在语言运用,对中学语文教学有良好的启示、导向作用。
二、学生答题基本情况 (一)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初三(5)(6)班参加考试人数共109人,最高分114分,最低分77分,平均分98.5 各分数段分布表
题 量 10 8 5 1 分值 30 30 20 40 比 例 25﹪ 25﹪ 17﹪ 33﹪ 分数 人数 108分以上 8 103--107 26 99--102 27 90——98 29 80——89 19 72——79 1 (二)各部分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0个小题30分,整体平均分为19.37,得分率为64.57℅,学生掌握较好。前5题是客观题,分别从语音、错别字、成语使用、文学常识和标点符号5个方面考察,难度适中,学生失分不是太多。第6题是古诗文默写题,由于教师平时落实较好,学生得分率较高。第7题是语言连贯题,得分率相对较低,尤其是第一句的填写,另外部分学生表述不规范。第8题为内容概括题,得分较高,大部分同学从两个个要素进行概括。
第二部分是课外现代文阅读,共8个小题30分。
第11题考察学生的内容筛选概括能力,基本没有学生扣分。
第12题考察学生对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基本上学生答题规范,从表现手法及其表现手法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回答,用词准确;部分学生混淆了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
第13题是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由于文章在最后点明了主题,基本上的学生都能从这个角度来回答,因此难度不大。
第14题是考察对文本的理解,部分学生未对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作赏析。
第16题考察的是词语的表达作用,很多学生不能从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来作答。
第17题考察的是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分析,说明方法的辨析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部分学生错判成了举例子,更有少部分学生混淆了比喻修辞手法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对于说明方法作用的回答,大部分学生回答规范,但部分学生还不能较好理解说明方法在划线句中的作用,没有放入句子中进行分析,具体地说出是什么作用。
第18题考察的是对文意的理解,学生回答的部分较多的是不够完整。
第三部分为古诗文阅读题,共5小题20分,其中文言文阅读占据15分,古诗歌鉴赏占据5分,本次考试整体平均分为9.64分,得分率相对而言较低。
第19题考察的是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基本学生能做对,掌握相对较好。
第20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虚词意思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判断出A项,也就是对“以”的区分较明白,其他的字就有一定难度。
第21题是句子翻译题,基本上学生对课外句子的翻译失分相对较高。 第22题的失分很高,基本上学生不能对司马朗的个性进校分析
第23题是古诗歌鉴赏题,共5分2个小题,得分率一般。第1小题考察的是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学生不能进行具体的概括,而比较抽象。第2小题考察的是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学生回答得较好,能写出“托物言志”。
第四部分是话题作文的写作,共40分,批卷老师严格按照教研室要求进行阅卷,整体平均分是30.72。本次作文的优点有: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立意——战胜自己,还出现了许多有创意的命题,多角度地展示当代中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文章的布局方面大部分学生能首尾呼应,同时结尾能点明主题;文章的错别字还可以
三、对今后语文教学建议
1、 注重基本功训练,保住基本分;在背诵方面着重培养不但会背诵而且会准确默写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根据经验,很多学生能感知,却无从表达,培养学生能根据语境准确选择词语的能力。
2、加强现代文阅读中筛选概括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种种概括的方法,如描点法,也就是把记叙的要素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合法,就是将文章的各个语段中最关键的信息筛选出来,即捕捉语段的中心词,经适当的加工使之能涵盖这个文段的中心内容;扩展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将文题展示出的已知条件通过联系、联想的方式,借助逻辑推理,推导出文章的基本内容。
3、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意思和整句翻译能力掌握得较好,但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结合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方面能力较弱,建议教师对这部分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加强。
4、作文中落实记叙文等基础文体的日常训练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的大多考生的文章是泛泛而谈、空洞无物之作,甚至连改卷的老师也自嘲自己是不是平时上课废话太多而养成学生这样“散讲”写作的习惯。面对此情此景,我们的老师难道就只能是摇摇头、发发感慨吗?
⑴改变作文内容“大众化”
要进行作文内容进行专项训练,教师应精心选择作文题目,按不同的内容进行训练。在写作课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强化指导,进行同写作样式作文的内容进行指导和训练。强化学生的个性化作文。
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抒写生活
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抒写生活的真实感悟。加强平时的练笔与指导,强化写作的基本习惯,如书写、立意、选材、构思等等,鼓励创意表达。
⑶坚持“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指导。特别是从文本中引导总结作者写作的角度、写作的思路、写作选材的用意、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特点等,都应该成为总结的重点,并且能适时加以课堂专题训练,以提高“用”的能力与水平。而在作文教学中,亦应教会学生将写作方法的运用与对他人作品的分析联系起来。
5、无功利性地开展语文学科活动。开展大量的语文学科活动,积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不断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善于总结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善于总结与整理自己的情感,在大量语文活动中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爱与憎,真正成为一个“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