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以来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新变化-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改以来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新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陈旧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于是教育部开始大刀阔斧地在全国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注重创新学习,以人为本,对教师及学生都有新的要求。而从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与学的现状来看,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停留在“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课堂效果低下,学生没有兴趣与动力。这都促使我们思考,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怎么去突破这一瓶颈,真正做到“新课程,新课堂”。

一、树立学习目标,增强学生信心

高中数学的学习与初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一下子就涉及抽象的集合语言及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然而,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往往停留在初中阶段,导致他们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对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向学生讲述初中高中数学学习存在的差异,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及时纠正。教师还可以让班级中的一些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及经验分享给大家。 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数学的相关计划,督促学生预习和复习,按时完成教师留的任务,教导学生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认真既

包括审题上的认真,也包括做题上的认真。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是做题的基础,学生只有审好题,领会了出题者的意图,才能够准确地按照题意整理出做题思路。其次,演算也要认真,数学是需要大量的演算的,如果思路对了,却由于马虎而算错了,那便太遗憾了。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真态度。 对于学习数学较为吃力或者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耐心讲解,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要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教学,对于学生掌握不熟练的知识点,应该让学生先由基础做起,再攻克难题,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其学习热情。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要教导他们不要灰心气馁,重新建立起学习信心。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当今社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广泛运用,以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视。同时,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尤其要重视对学困生的帮扶,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照顾他们的自尊心,最大限度地引导他们一点点进步。 二、要抓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能急躁,不能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想着“一口吃一个胖子”,要注重知识的有效积累,应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同样,具体到教师的教学工作上也是如此。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紧抓教学过程,严格

把关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细节,对他们遇到的每一个小问题都应该认真对待。如在对学生传授数学的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知识时,要注意对学生完整地讲解这些基础理论的形成过程,而不要简单地进行硬性灌输。事实上,一个定理的证明过程,往往都会用到旧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形成过程的正确理解正是他们自身数学能力得以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改变之前那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模式,要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看作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 三、把握好教学节奏

人们在唱歌时需要按照节奏来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在运动中需要按照一定的节奏来维持身体的耐力,在教学中,同样也需要按照一定的节奏来保证教学的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教师急匆匆地讲完了所有内容,却只用了课堂的一半时间,剩下的时间就让学生自习或进行题海训练;有的教师一节课只用来讲一道题,甚至都没有完全讲明白,这些都是教师没有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的表现,会直接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数学而言,教学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如果教师的讲课速度过快,学生就会出现难以接受或不能完全接受的情况,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盲点越积越多,就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而如果教师的讲课速度过慢,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又十分不利,久而久之,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思考习惯与做题效率。因此,把握好教学的节奏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

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合理调整教学节奏,对于学生容易掌握的简单问题,教师可一带而过,适当点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即可;而对于难点易混淆的问题,教师则要放慢速度,进行重点讲解与具体分析,并且要留出让学生自己思考、消化的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重视学生暴露出的问题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一般都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会伴随着对问题的自由讨论,这时教师可以从中听到许多信息与问题,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与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对于那些典型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必须要及时解决,不能因为怕耽误进度或害怕打乱教学顺序而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对于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击破,做到有的放矢,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如果学生错用公式较严重,那么教师可以从基础概念的形成过程抓起,重点区分两种公式间的区别,强调每个公式的适用范围;如果学生总是在计算环节出现错误,那么可以进行一段时间的计算专项训练,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的问题没有小问题,任何一个知识盲点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知识体系出现问题,因此教师应格外注意学生经常忽视或者顽固性的问题,对学生问题的解决要做到及时、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 五、安排必要的课堂练习

做题对数学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要想学好数学,没

有一定量的题目积累是不行的。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在讲课之余适当安排一些课堂练习,时间大约占每节课的1/4,这是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记忆、理解与掌握的重要手段,应在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实施下去。课堂练习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也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巩固所学的内容。在习题的选择上,教师要做到“别有用心”。学生做题是无心的,而教师所寻找的例题一定要有心,哪些知识需要补救、巩固、提高,哪些知识、能力需要培养、加强,教师都应心中有数,不能盲目地为学生布置练习题。要知道,题不在多,而在于精。

练习题精益求精,强化交流和合作。练习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做练习题不能过度盲目追求量多,忽略质量效果。首先要了解练习题的真正目的性,找出练习题的内涵与精髓,注意各种练习题之间的联系,学会举一反三。例如,作业可以分层次,尖子生可以选择做竞赛题,中等学生及后进生可以选择做基础题;在练习题的排序上可以做到由易到难。总之,数学练习不只是追求数量,更注重是彻底掌握吸收。除此之外之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或者小组合作,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活动。学生之间毫无拘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数学思维,同时学生的情感和技能也得到锻炼。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