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句子专项复习

解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调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加“把”字,如果是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

二、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双重否定句: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典型例题←● 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变双重否定句) 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

解析: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不……不”或“非……不可”等。

三、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

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1)判断有无否定词,有的去掉,无的加上;(2)加上或去掉反问词词末的语气词;(3)改变标点符号(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述句变感叹句的方法: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典型例题←● 例:他是一个好人。(变反问句和感叹句) 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 他真是一个好人啊! 解析:述句变反问句,加上“怎么”、“难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呢”,句尾句号变为问号。该题是肯定的述句变为反问句,要加上一个否定词,表示否定的意思;变为感叹句直接加上感叹词。

●→针对练习←● 将述句改为反问句。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4、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能不帮助他。

四、“直接引用”和“间接转述”互换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以下几点:(1)改换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根据情况改为具体人称);(2)改变标点符号(冒号←→逗

号,去掉或加上双引号);(3)如果是问句,改为表示商量的祈使句。(4)增删个别词语,使句子流畅通顺,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典型例题←●

例:王亮说:“我要像永那样关心集体。” 王亮说,他要像永那样关心集体。

解析:该题是将直接叙述改为转述,那么直接将第一人称“我”变成第三人称“他”。

【知识要点五】: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一、常见病句

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句子叫病句。常见的病句有: ①成份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重复罗嗦; ④语序颠倒; ⑤前后矛盾; ⑥用词不当; ⑦指代不明; ⑧分类不当; ⑨不合事理; ⑩表意不明。

※注意:歧义句: 就是一句话可能有多种意思,它不一定是病句,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只有不引起歧义,就不是病句。 产生歧义句的原因:

(1) 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2) 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例1:我叫他去。(分析:“去”理解为“让、派、使”时——意思是“我派他去”;理解为“喊、唤、招”时,意思是“我去叫他或喊他”) 例2:开刀的是他父亲。(分析:“开刀的”可理解为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理解为被做手术的患者。)

例3: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分析:“对他的批评”可理解为学校领导批评他,也可理解为他批评学校领导。) 例4: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分析:可理解为男人放弃了美丽的女人而心碎,也可理解为女人如果放弃了追求美丽的权利,是让人心碎的事。)

二、修改病句步骤

1、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句子结构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 2、如果句子主干没有毛病,就检查辅助成份与主干搭配是否合适。

3、检查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等。

●→典型例题←● 例一:成分残缺

(1)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解析: 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成份残缺,整个句子缺少了主动者,谁学习这一课?谁受到了教育?

例二:搭配不当

(2)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始皇兵马俑和长江大桥等名胜古迹。 解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搭配不当。根据常识知道,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

例三:语序不当

(3)秋天的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解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语序不合理。“秋天”和“”两个词没有按要求表达的意思排列,使意思表达不清楚。

例四:前后矛盾

(4)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只有王娟同学没有到。

解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前后自相矛盾,“全班同学”中包括王娟同学。既然都到了,怎么王娟同学没有到呢?

例五:重复啰嗦

(5)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

解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重复罗嗦,“不住”就是不停的意思,而“赞叹不已”是不停地称赞。

例六:用词不当

(6)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悦耳的鸟叫声。 解析:这个句子存在不合事理的现象,怎么能闻到声音呢?

●→针对练习←●

修改下列病句,在括号里注明病因。(在原句上修改) 1、多次反复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 ) 2、爷爷经常想起许多过去的往事。( ) 3、《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写的。( )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改善。( ) 5、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扁豆、茄子等各种蔬菜。( ) 6、参加会议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 ) 7、从这件普通的小事中,却说明了深刻的道理。( ) 8、春天的街心花园飘着醉人的桂花香。( ) 9、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 10、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 11、我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 12、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 13、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 14、老师的关怀,我一辈子终生难忘。( ) 15、我勇敢地冲下山坡,心里不免有些害怕。( ) 16、望着邓奶奶的遗像,同学们不禁忍不住放声痛哭。( ) 17、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

【知识要点六】: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小学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反问、设问、借代、对偶。

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

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作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注意:比喻分为明喻和暗喻。明喻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如、如同、似、好似、若等;暗喻的比喻词有:是、成为、变为等。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作用:更加生动形象,能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夸——是运用丰富的想象,把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作用:使其形象更突出,特征更鲜明,更加具体、生动。

反问——是用反向问句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作用:加强语气,其强调作用。 设问——形式为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更清晰的作用。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作用:增强语气气势,有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借代——不直接说出要描述的事物,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叫借代。常出现在文言文或诗词中。(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对偶——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补充:【对联】 俗称“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

特点:(1)字数相等;(2)断句一致,词性相对;(3)语义相关;(4)仄起平落,平仄相合。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此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修辞手法相关例题←● 1、共产党像太阳。( 比喻 )

解析:“共产党”是本体,“太阳”是喻体,“像”是比喻词。这是典型的比喻句,把“共产党”比作“太阳”。

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比喻、拟人)

解析:这句话是把“雨点”比喻成“小女孩”,而且还在“跳芭蕾舞”,所以运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反问)

解析: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马跑得越快离楚国越远。

4、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设问、拟人)

解析:这句是明知故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紧接着作了回答,故是设问。另外,大海是没有脉搏的,这儿把大海当作人写,故又运用了拟人。

●→针对练习←●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在括号里注明类型;没有运用则在括号里划“×

1、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

2、人群在欢跃,小草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人们微笑。( ) 3、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 ) 4、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6、他是在介绍白吗?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

7、清清的溪水,照着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照着行人来往的影子。( )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9、公共汽车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

10、冬风生气地吹掉了老鸦的住宅。( )

【知识要点七】:排列句序

把错误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整理错乱的句子的关键在于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应按什么结构排列。 一、解题步骤

1、把要排列的几句话默读一两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 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

3、再读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写作顺序:时间先后、事情发展、地点空间转换等)

●→典型例题←●

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 ( )1、她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 )2、她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 )3、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学习雷锋争做好事。 ( )4、下课了,小丽在操场上玩。

( )5、她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一团废纸。 ( )6、想着她就若无其事地走了。 ( )7、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团白纸。

解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读句子,了解其大意,思考间关系和写作顺序。经过阅读分析,我们知道这段话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定的。一般说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定的文章,应先交代时间、地点,那么我们就确定其中的第4句为第一句。接着“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色的东西”,这会是什么呢?——“原来是一团废纸”,后来事情就顺理成章地发展了。排完以后,再按正确的顺序读一读,如果不正确,再修改。 (答案)4、2、7、1、6、3、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