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禽学-第四章-养鸡场规划建设与环境控制技术

养禽学-第四章-养鸡场规划建设与环境控制技术

第四章

养鸡场规划建设与环境控制技术

目前,影响我国养鸡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除了病之外,就是饲养环境太差,设备和生产工艺落后。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养鸡以农村小规模、大群体为主导,农民养鸡普遍缺乏资金,另一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养机设备简陋、环境恶劣。造成高产优良鸡种发挥不出应有的遗传潜力。应当重视鸡场的环境控制设备更新,使其尽可能接近鸡的最适需要。

第一节 鸡场建设

一、场址的选择

按照国家畜禽场环境标准的要求,养鸡场不能受到污染,同时又不能污染环境。选择场址的原则是方便生产经营、交通便利且防疫条件好、建设鸡场的投资最低。根据上述原则,在选择场址时主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

1.水电供应条件

现代工厂化养鸡需要有充足的水电供应,机械化程度越高的鸡场对电力的依赖性越强。由于养鸡场距离城市的距离一般较远,很少能够利用自来水公司的供水,因此需要自辟深井以保证供水,自备深井的水质要符合国家畜禽饮用水标准。许多农村养鸡专业户也自备水井,由于各方面的限制,井的深度一般不深,而且位置离鸡舍较近,容易受到污染。虽然我国电网的覆盖面积已经很大,但是许多地区的电力供应仍然十分紧张,鸡场的附近要有变电站和高压输电线,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建场投资,而且电力供应有保障。机械化鸡场或孵化厂应当双路供电或自备发电机,以便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或停电检修时能够保障正常供电。

2.环境条件

现代养鸡的一个特点是工厂化高密度,高密度容易引发传染病。鸡本身的生物特点要求其饲养环境必须保证它能健康生长,而又不能影响周围的环境。因此在选择场址时必须注意周围的环境条件,一般应考虑距居民点3~4公里以上,距其它家禽场10公里以上,附近无大型污染的化工厂、重工业厂矿或排放有毒气体的染化厂,尤其上风向更不能有这些工厂。采用果树林中间建鸡场或在鸡场周围栽种林带,可有效改善鸡场环境。

3.交通运输条件

鸡场的产品需要运输出去,鸡场需要的饲料等需要不断运进来。鸡场的位置如果太偏僻,交通不便不仅不利于本场自己的运输,还会影响客户的来往。一些养鸡基地县专门为养鸡村修公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就是为了吸引客商。鸡场本身怕污染,距离交通干线不能太近,一般2公里以上,然后由干线修建通向鸡场的专用公路。公路的质量要求陆基坚固、路面平坦,便于产品运输。

4.地质土壤条件

在选择场址时要详细了解该地区的地质土壤状况,要求场地土壤以往未被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原体污染过,透气性和渗水性良好,能保证场地干燥。一般鸡场应建在土质为砂质土或壤土的地带,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5m~2.0m为最好。地面应平坦或稍有坡度,以利于地面水的排泄。丘陵地区建场,鸡场应建在阳面,鸡舍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夏天通风良好,冬天又能挡风,利于鸡的生长。

5.水文气象条件

建场地区的水文气象资料必须详细调查了解,作为鸡场建设与设计的参考。这些水文气象资料包括平均气温、夏季最高温度及持续天数、冬季最低温度及持续天数、降雨量、积雪深度、最大风力、主导风向及刮风的频率等。 二、鸡场的建筑类型和分区

(一)主要建筑类型

种鸡场的建筑物按用途分为五类:

1、生产性用房。包括雏鸡舍、育成鸡舍、种鸡舍以及附属饲料加工厂房、孵化厅等。其中鸡舍是鸡场的主要建筑,对鸡场的生产起决定作用。

2、行政管理用房。包括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图书资料室、配电室、水井房、锅炉房、车库、门卫等。

3、职工生活用房。包括职工宿舍、食堂、浴室、活动室等。

4、生产辅助用房。包括原料库、蛋库、兽医室、消毒更衣室、卫生间等。 5、其它用房。主要指粪污处理场所。 (二)种鸡场的分区

按照生产需要,种鸡场一般分为生产区、生活区、生产管理区和粪污处理区。根据饲养工艺和生产安全性原则,生产区和生活区、行政区分开,一般保持80~100m的距离。

蛋鸡场分区原则和种鸡场相似,也分为生产区、生活区、生产管理区和粪污处理区。生产区和生活区、行政区分开,一般保持50~80m的距离。成鸡和雏鸡分开。肉鸡场分区原则和种鸡场相似,也分为生产区、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和生活区、行政区分开,一般保持50m的距离。

进入生产区需经过消毒、更衣,种鸡场的生产区包括饲养和孵化两部分,这两个区域要分开,至少相隔500m以上,避免相互交叉污染。另外育雏区也要和种鸡饲养区分开,减少成年鸡对雏鸡的污染。

生产区可以和生产辅助区毗邻,但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生产区的道路两旁要进行绿化,既美化环境,又起隔离作用。粪污处理区应在主风向的下方,和生活区保持较大的距离,各区排列顺序按主风向或地势依次为职工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若地势和风向不一致时,则以风向为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