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河北大学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歌诵读《渔家傲.秋思》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语文河北大学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歌诵读《渔家傲.

秋思》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边塞诗词这一题材,熟练掌握该词,培养学生诵读与感悟能力。 过程目标:通过对文本描写场景的想象,感悟词中苍凉与坚定的意境。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爱过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出于情感体验逐渐丰富的阶段,他们不再单纯的去读文本,而是能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不自觉的与自己相比较,这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发展健全情感的有利前提。

边塞诗词对于他们来说,既陌生又有一定难度,和平年代的他们对战争还缺乏认识,所以在授课中要注意情景创设和背景铺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边塞诗词的相关知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作者创设意境的感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家国之思,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问题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并且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词,请同学结合我们的导学案,讲以下诗词补充完整。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我们复习了这么多的诗词,那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边塞诗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描写边塞生活的,接下来我们深入细致地来学习一下这首词。 活动2【讲授】走进诗词

1、了解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地处边塞,荒漠孤寂,曾率领将士戍边守城四年之久,《渔家傲》即写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2、阅读词作:

老师范读、学生试读、教师纠正三步江诗词中字音读准,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3、分析解读:

上片: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边塞地区的景致与中原地区不同。然后按词中描写顺序解释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雁去、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闭) 小结:上片以开阔的视野描写了边塞景物的凄凉。

下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征人思乡之情与爱国情怀。用到东汉窦宪勒功燕然山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最后“将军白发征夫泪”将这种忧国思乡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入。 小结:下片表现征夫的忧国思乡之情 4、问题探究:

(1)“异”在何处?(再次自由阅读,合作讨论,找出“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雁去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紧闭

(2)以上的景色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荒凉、萧条、寒冷)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怎样的矛盾?体现了什么?

5、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描写边塞个广袤孤寂、凄惨荒凉的景象,表现了词人及守边将士守边御敌、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将士们忧国思乡之情。 活动3【活动】小组学习

1、阅读阶段,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纠正字音,揣摩作者情感,有感情地朗读作品。 2、问题探究阶段,与同组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探究,总结出答案。 3、结束课程之后,小组推举一人复讲本篇作品 活动4【练习】重点词句理解

1、“异”字在文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活动5【测试】背诵默写 背诵全词,然后能默写全词 活动6【作业】巩固练习

总结全文写景特色,搜集三首边塞诗或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