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学案28)
一、选择题
1.(2013·青岛期中)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2.(2013·青岛期中)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⑥噬菌体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②⑤ 3.(2013·广东六校联考)关于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人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HIV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流感病毒的核酸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4.(2013·辽宁五校联考)下列叙述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 A. 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 B. 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随受体细胞稳定遗传
C.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5.(2013·黄山第一次联考)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C.噬菌体需分别用含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
D.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区分开后研究各自的效应
6.(2013·南京四校期中联考)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一组(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
A.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B.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C.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7.(多选)(2013·苏北三市二调)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F组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 C.F组产生的S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
8.(2013·北京市石景山区期末)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B.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C.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D.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开始DNA的复制
9.(2013·苏北三市二调)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含有四种核糖核苷酸
B.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C.双链DNA分子中,碱基的数目和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 D.双链DNA分子中,A+T=G+C
10.(2013·南京期中联考)下列关于右图中①、②两种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DNA,在正常情况下复制后形成两个相同的DNA B.②为tRNA,一种tRNA可携带不同的氨基酸 C.遗传信息位于①上,密码子位于②上 D.①和②共有的碱基是A、C、G
11.(2013·襄阳调研)右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示得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且需要消耗ATP C.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 D.DNA在复制过程中先全部解旋,再复制
12.(2013·青岛期中)下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的白眼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白眼
A.白眼基因片段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糖核苷酸 B.S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白眼基因与其它基因的区别是碱基的种类不同 D.白眼基因与红眼基因的区别是部分碱基对的不同
13.(2013·青岛期中)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对患者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分子进行分析研究时发现,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根据以上事实可得出( )
A.基因结构发生改变,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