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刍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刍议

作者:赵强 孙艳蕊

来源:《今日财富》2011年第06期

【摘要】信贷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对金融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长期以来,信贷和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由此,存贷的利息差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但是信贷业务是存在重大风险的,信贷风险也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不仅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日益增加,更为中国商业银行理清发展战略、加快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难得的发展新机遇。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正视次贷危机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高自身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 视角 信贷风险 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6-00-02

1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成因

在美国爆发的这场次贷危机是指由于美国利率上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压力,房市持续走冷,购房者难以通过出售房产或者抵押获得新的融资,造成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进而使得由这些房贷所形成的投资基金被迫关闭,投资者、消费者信心大减,股市剧烈震荡而引起的金融风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其“蝴蝶效应”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1 美联储不合时宜的货币政策

为了应对美国高科技发展经济泡沫的破灭和“9·11”恐怖袭击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长期实施低利率的货币政策:2001年至2003年,优惠贷款利率由6.5%降至1%,该利率水平保持长达一年之久;2001年9月至2005年5月,短期利率一直保持在3%以下。低利率货币政策导致企业流动性资产泛滥,充裕的银行信贷导致房地产和其他资产价格大幅上涨。为了抑制日益形成的通货膨胀,从2004年4月到2007年6月美联储又加息17次,利率由1%上升至5.25%,购房者的负债压力迅速上升,直接导致房地产价格下跌,交易量急剧萎缩。6年间利率出现如此大起大落,显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犯了不合时宜的错误。 1.2 金融创新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美国住房次贷危机的发生,是和金融创新产品在房地产领域无节制开发、缺乏有效金融监管而畸形扩张有密切联系的。美国传统的住房抵押贷款流程是:首先银行要对客户进行严格的实质审查,才能发放贷款,然后,将贷款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之后,收取利息和本金,同时监督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创新的住房抵押贷款流程是:银行在对客户进行形式审查后就发放贷款,然后将贷款证券化并出售给投资银行,之后为投资人收取利息和本金。从二者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创新的住房抵押贷款一味追求风险转移,忽视了金融风险正在扩大,而相关机构并没有及时对这种创新的产品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使得次级贷款的风险不断的转移给抵押贷款银行、投资银行、世界各地的投资人。

1.3 金融机构内部缺乏风险意识

住房资金的活动和周转是金融机构赢利的源泉,由于住房贷款属于长期贷款,影响了贷款机构的资金流动,所以这些机构把贷款转换成各种各样的债券,通过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卖给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对这些债券的评级标准都比较低,评定的级别都很高,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投资者只能通过评级的结果来判定债券的优劣,并不能真正了解债券到底优在哪里、劣在哪里,投资风险增加。美国的金融机构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忽视了金融风险的存在和扩大,使得这场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演变成了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 2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推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的启示 2.1 理性的进行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具有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提高市场效率等积极的意义。金融创新在给投资者带来更高回报的同时,将风险在更广的群体中进行分散,降低单个金融中介机构的风险水平。资产证券化向市场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投资工具,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收益需求。 但是,金融创新背后所隐藏的各种风险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创新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很可能掩盖产品自身暗藏的巨大风险,导致风险的不断积累。其次,金融创新产品具有转嫁和放大风险的功能。资产证券化在增强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将各类金融机构以流动性为基础联系在一起,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将基础资产市场的信用风险扩散到衍生品市场,从而影响到借款人、贷款机构、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等各个相关机构。

发生于美国的这场次贷危机波及的范围如此之广,不得不“归功”于金融创新产品的应用。面对目前的经济形势,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金融创新的积极性和必要性,不能因噎废食,而是在充分了解投资者的收入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以理性客观的态度进行金融创新。 2.2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强金融监管

我国目前正处于金融体系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金融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比较匮乏,和发达国家相比,金融风险管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大大滞后于实际需要。从次贷危机可以看出,即使存在较为完善的金融监管法规的美国,金融机构也常常为了追逐自身利益,而忽视监管规则和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风险,总是尽可能的创造出新的规避金融管制的金融产品。这种做法在促进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也放大了自身的风险,一旦经济状况变坏,积累的风险就会暴露,并向外扩散。因此,应该意识到市场不是万能的,监管在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关注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了解金融产品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等,在整个金融产品的流通过程中进行监督,规范金融市场的秩序。

同时,随着各国金融市场融合性增强,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监管边界的问题,防止重复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标准的统一。如果监管标准不统一,就有可能出现套利的行为。我国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正在逐步向国际看齐。目前,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管理当局大部分都是区分开来进行监管的,所以,我国除了要注意与别国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外,金融监管方面信息的沟通,监管机构与央行之间的合作等方面都很重要。

2.3 银行应该审慎经营,不能忽视住房按揭贷款风险

美国的次贷危机为我国银行业尤其是银行的房贷业务敲响了警钟,不能忽视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购房者还款违约率将会大幅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总额甚至本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巨大的冲击。

目前,我国各家银行对房贷申请人的把关较为严格,也没有针对信用级别低的客户的次级贷款,因此从表面上看,我国住房按揭贷款的质量很有保障,但事实可能未必如此。首先,我国没有较为完整的个人信用记录和较为严格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尽管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数据库已经启用,但是这个征信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少地方还需要逐步完善。其次,我国房地产价格在过去几年里涨幅显著,并不是不存在泡沫,一些地区房价泡沫还比较严重。而房价一旦停止上涨,并且如果我国利率继续上涨,就难免会出现购房人不还款的情况。再次,美国从事按揭贷款的信贷公司的业务的扩张主要是靠按揭贷款证券化来支持,到危机发生时,信贷公司实际上只持有它们发放过贷款的一小部分。而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靠吸收存款来发放按揭贷款,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里面的假按揭贷款由于根本没有作抵押的房产,其可能的损失率与美国的次级贷款相比,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重视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应该严格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适度提高贷款首付的比率,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的现象,要充分认识到审慎经营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魏国雄.信贷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