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考点训练四 分析综合

考点训练四 分析综合

一、类题精练

(一)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看存在什么问题,属于哪类设题陷阱。

1.(2015·湖北)(原文)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荆川先生文集》)

(选项)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项中的“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与原文中的“必始于不见可欲”相矛盾。 2.(2014·辽宁)(原文)诏以立(指传主赵立)守楚州。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宋史·赵立传》)

(选项)赵立为人正直,治军严明。在孤守楚州期间,虽然被金军重重围困,粮草、野菜全部吃光,但他和部下宁愿吃磨碎的榆树皮,也不扰民。

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也不扰民”属无中生有。

3.(2014·广东)(原文)敞(指传主刘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宋史·刘敞传》)

(选项)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曲解文意。刘敞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而是引经据典,趁机用委婉的语言劝谏。

4.(2014·重庆)(原文)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欲资助之亲故。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虞初广志》卷八)

(选项)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有过人的节操。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采用民间打会的方式向亲友筹集资金,但遭到背弃。

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关键词语理解错误。原文中的“慷慨”应为“性格豪放”之意,而非“大方”。 5.(原文)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初,毗随兄评从袁绍。太祖为司空,辟之,毗难贰其主,不应命。绍薨而辅其长子谭。及绍二子尚攻兄谭,谭使毗诣太祖求和。时太祖将

征荆州,谓毗曰:“谭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河北岁凶,而袁氏兄弟龃龉,有违天道,此乃天亡尚之时也。明公前伐尚,谭踵其后。克尚必矣。他年或登,尚改修其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太祖称善。乃许谭,克尚于黎阳。及谭败亡,归顺太祖,表毗为议郎。(《三国志·辛毗传》)

(选项)辛毗跟随哥哥投奔袁绍,袁绍死后辅佐其长子袁谭,虽然觉得袁氏兄弟不和睦,有违天道,但不愿背弃故主,所以没有接受太祖征召。

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张冠李戴。辛毗不愿背弃的是袁绍,而不是袁谭。根据上下文,“毗难贰其主”中的“主”是袁绍。

6.(原文)先君讳镇,字某。居德清君(指柳镇之父)之丧,哀有过而礼不逾,为士者咸服。服既除,吏部命为太常博士。(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选项)柳镇为父亲德清君守丧期间,悲哀得非常厉害却行为不失礼数,有见识的人都非常佩服他,吏部还任命他担任太常博士。

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时间有误。吏部任命他担任太常博士是在其守丧期满以后,而不是“期间”。 7.(原文)马光祖为制置使,辟(王登)充参谋官,迁军器少监、京西提点刑狱。登威声日振。有余思忠及徐制几谗于光祖曰:“京湖知有王景宋(王登,字景宋),不知有马制置,非久易位矣。”光祖疑焉,出登屯郢州,后以干办(官名)钟蜚英调护,情好如初。(《宋史·王登传》)

(选项)马光祖为制置使时,随着王登威名扩大,余思忠和徐制几进谗言挑拨,结果王登被贬出京城屯郢州,后经人调解,他们才情好如初。

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贬出京城”于文无据。

8.(原文)当明末造知天下将乱,公(指传主姚珠树)留意当时事,与老弁(旧时称低级武职)知兵者游讲,求防御贼寇之策,火器火药,皆与邑令谋而预备之。崇祯甲戌,流寇攻桐城,以有备而获免。乙亥,贼张献忠聚数万众,围桐者三次,蕞尔(小的样子)孤城与贼相拒数旬,卒以无恙,则公与守令同心守御之有道也。(清·张英《姚珠树公传》)

(选项)明朝末年姚珠树积极谋划御敌之策,并且精心武备,在他的率领下当地百姓战胜了强敌,保全了桐城邑。

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偏概全。“在他的率领下”夸大了姚珠树的作用,抹杀了守令的功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韦表微,字子明,隋郿城公元礼七世孙。羁丱能属文。母训谕稍厉,辄不敢食,以是未尝让责。韦皋镇西川,王纬、司空曙、独孤良弼、裴涚居幕府,皆厚相推挹。涚尝谓表微

似卫玠,自以不能及也。擢进士第,数辟诸使府。久之,入授监察御史里行,不乐,曰“爵禄譬滋味也,人皆欲之。吾年五十,拭镜揃白,冒游少年间,取一班一级,不见其味也。将为松菊主人,不愧陶渊明”云。俄为翰林学士。是时,李绅忤宰相,贬端州,庞严、蒋防皆谪去,学士缺,人人争荐丞相所善者,表微独荐韦处厚,人服其公。后与处厚议增选学士,复荐路隋。处厚以诸父事表微,因曰:“隋位崇,入且翁右,奈何?”答曰:“选德进贤,初不计私也。”久之,迁中书舍人。敬宗尝语左右,欲相二韦,会崩。文宗立,独相处厚,进表微户部侍郎。丌志沼叛,诏李听率师讨之,次河上。天子忧无成功,表微曰:“以听军势,不十五日必破贼。”及捷书上,止浃日。志沼残兵六千奔昭义,宰相请推处首恶者诛之,归胁从者于魏。表微上言:“逆子降,又杀之,非好生也。请以听代史宪诚于魏,志沼之徒,可使招纳。”不听。以病痼罢学士。卒,年六十,赠礼部尚书。始,被病,医药不能具,所居堂寝隘陋,既没,吊客咨嗟。笃故旧,虽庸下,与携手语笑无间然。尤好《春秋》,病诸儒执一概,是非纷然,著《三传总例》,完会经趣。又以学者薄师道,不如声乐贱工能尊其师,著《九经师授谱》诋其违。(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七》)

注 ①羁丱(ɡuàn):借指童年。②揃:剪下。③一班一级:犹言一官半职,泛指官职。④诸父:此犹言“父辈”“父亲”。⑤浃日:十日。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表微为人处事公允的一组是( )

①拭镜揃白,冒游少年间 ②表微独荐韦处厚 ③后与处厚议增选学士,复荐路隋 ④独相处厚,进表微户部侍郎 ⑤逆子降,又杀之,非好生也 ⑥医药不能具,所居堂寝隘陋

A.①③④ C.②③⑤ 答案 C

解析 ①表现韦表微对自己被授任监察御史里行官职的不满,④是韦表微升迁情况,⑥表现韦表微廉洁。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表微为人自律恭谨。母亲教诲开导他稍微严厉一些,他就不敢吃饭,但也因此不曾受到责备;裴涚曾经说他像卫玠,他自己认为比不上。

B.韦表微淡泊高雅。朝廷授他为监察御史里行,他说自己已到知天命之年品尝不到加官晋爵的滋味,而要像陶渊明那样去做松树、菊花的主人。

C.韦表微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丌志沼叛乱,天子担忧李听不能取胜,韦表微分析认为李听不出十五天就能打败贼军,果然,捷报送到朝廷只用了十天。

D.韦表微富有文才。他童年时就能写文章;后来,针对儒士们对《春秋》争论不止,他撰写了《三传总例》;又撰写了《九经师授谱》批评不尊师的现象。

答案 B

解析 韦表微所言并不能证明其淡泊高雅,这些是他“入授监察御史里行,不乐”时的

B.①④⑥ D.②⑤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