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邻近导体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在任何情况下,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二次放电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3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止二次放电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M,不能满足间距要求时,应予跨接。
B、感应雷防护
在存在火灾爆炸危险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一般应考虑雷电感应的防护
1、静电感应防护 ○
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的高电压,应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就是管道、金属架、钢窗、电缆金属外皮,以及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件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连接。
防雷电感应的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得少于2处。 2、电磁感应防护 ○
为了防止电磁感应,平行铺设的管道、构架、电缆相距不到100㎜时必须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0M,交叉不到100㎜时交叉处应用金属线跨接。
此外,管道接头、阀门等连接处的过度电阻大于0.03Ω时,连接处也应金属跨接。在非腐蚀环境,对于5根及其以上螺栓连接的法兰盘,以及对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可不跨接。
C、雷电波侵入的防护
雷击低压线路时,雷电波将沿低压线传入用户,除电器线路外,架空金属管也有引入雷电波的危险。雷电波侵入可能引起火灾或爆
36
炸事故,也可能伤及人身,必须采取措施防护。
一般地,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全长宜采用直埋地电缆供电;爆炸危险性较大的或年平均雷暴日在30d/a以上的地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长度不小于50M的金属铠装直接埋地电缆供电。户外天线的馈线临近避雷针或避雷针引下线时,馈线应穿金属管线或采用屏蔽线,并将金属管或屏蔽接地。如果馈线未穿金属管而又不是屏蔽线,则应在馈线上装设避雷器。
D、电子设备防雷
根据电子设备受雷电影响的程度、环境条件、工作状态和电子设备的介质绝缘强度、耐流量、阻抗,确定受保护设备的耐过压能力的等级通过在电路上串联或并联保护元件,切断或短路直击雷、雷电感应引起的过电压,保护电子设备不受破坏。常用的保护元件有气体放电管、压敏电阻、热线圈、熔丝、排流线圈、隔离变压器等。
5、防止阳光直晒和聚光作用
直晒的日光通过凸透镜、圆烧瓶或含有气泡的烧瓶时,会被积聚的光束形成高温而引起可燃物着火。某些化学物质,如氯化氢、氯与乙烯或乙炔在光线照射下能爆炸。在烈日下储存低沸点易燃液体的铁桶,能爆裂起火。因此应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1)、不准用椭圆型玻璃瓶盛装易燃液体,用玻璃瓶储存时不准露天放置。
(2)、乙醚必须存放在金属桶内或暗色的玻璃瓶中,并在每年
37
4~9月限以冷藏运输。
(3)、受热易蒸发分解气体的易燃易爆物质不得露天存放,应放在有遮挡阳光的专门库房内。
(4)、储存液化气体和低沸点易燃液体的固定储罐表面,无绝热措施时应涂以银灰色,并设冷却喷淋设备,以便夏季防暑降温。
(5)、易燃易爆化学品仓库的门窗外应设遮阳板,其窗户玻璃易采用毛玻璃或涂刷白漆。
在食盐电解法制去氯气和氢气时,应控制单槽、总管、液氯废气中的氢含量分别在2﹪、0.4﹪、3.5﹪以下。
四、控制工艺参数的措施
控制工艺参数就是控制反应温度、压力,控制投料的速度、配比、顺序、以及原材料的纯度和负反应等。因为工艺参数的失控常常是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之一,必须严格控制工艺参数,使之处于安全范围之内,是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之一。
1、控制温度
温度是化工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加热升温,可以加速物料的化学反应,降温深冷可以使气体液化,混合气体分离,提高产品收率,获得更加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温度升高,反应物可能分解着火,造成温度升高,导致爆炸;也可能温度过高产生副反应,生成新的危险物质。温度过低,会使某些物质冻结,形成管路堵塞憋爆导致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因此,正确控制反应温度不仅是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的需要,也是防火防爆塞需要的。
38
常见的温度控制措施有一下几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