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资本家阵营急剧增多、积累大量资本,对新的劳动力的渴求,无疑增加着无产阶级的队伍,随着队伍的壮大,一支全新的有号召力的政治力量也就此诞生。又由于资本的不平衡和无产阶级被压迫的现实,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扩大化,无产阶级与资本阶级之间产生斗争,大规模的工人运动爆发。著名的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8年开始的英国工人参加的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运动,无一不指示着一场新的变革即将来临。也正是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下,催生着能够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发展。在出现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等人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学说后,终于迎来了一位在新世界理论开天辟地的人物—马克思。而包含着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恩格斯1888年如是评论说),便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可见其宝贵性和珍贵性,因此《提纲》也势必需要我们认真思索研读一番。

在整个《提纲》中,第一条集中明确的阐述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以往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缺乏实践,不考虑人的感性活动。进而指出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从这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对实践的重视,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坚持世界的客观性,但同时也强调了人的感性活动,将前人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批判继承,并与自己的理论创新相结合,认为实践是真正人的活动,对事物,现实,感性等也应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些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确立科学的实践观是唯物主义的根本。也正是基于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才能正确的解决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因此马克思主张的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

《提纲》第二条中,马克思将实践引入认识论,作为检验人的思维真理性的客观标准。“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马克思在这里也继续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批判费尔巴哈不懂思维的现实性、力量和此岸性,阐明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标准。同时,马克思在这里强调了思维的现实性、力量和此岸性,注重在思维改造世界的方面,也从侧面说明了思维的真理性,即实践才有改造世界的能力。在这里也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紧接着,《提纲》第三条继续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不能合理解释人的活动与环境改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导致唯心史论,不能自圆其说。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马克思从宏观上、整体上揭示了人的发展规律以及人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现实基础。人的实践改变环境,变化的环境又反过来改变人,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又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这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的得到合理的解释。在这里,马克思深刻揭示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也科学的说明出人的社会学本质。

接下来的第四、五、六、七、八条则讲述费尔巴哈的宗教思想。费尔巴哈将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致力于将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而在这些方面,马克思则指出了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局限性,先是“世界被二重化”,宗教把世界分为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而费尔巴哈的世俗基础将自己与自己本身分离,成为独立王国,而这本身便是一个矛盾,所以,“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费尔巴哈)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而第五条中,“但他把感性不是看做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指出费尔巴哈不懂实践,因此他不可能完成将人从宗教中解放出来的道路。然后马克思则在第六、七、八、条中深入说明。其中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性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就费尔巴哈将宗教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以人的本质也应该是具体的、历史的。虽然将宗教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是对的,但费尔巴哈却对人的本质的抽象的错误理解。“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本质,指出宗教感情本身就是社会的产物,而费尔巴哈抽象出的个人实际上却仍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无法消除宗教的禁锢,究其原因,也还是由于他们不懂实践的意义,只能直观人和市民社会,看不到他们是实践的产物,也不能提出对它们加以改造的任务,因而找不到消除宗教的显示道路。

其次,在第九条中,马克思又指出费尔巴哈在内的直观唯物主义不了解社会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生活的实践本质,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受到了根本的局限,至多也只能了解的单个人或少部分人,却无法了解到市民社会的历史性,更无法把握整个社会。

而在第十条中则强调出“市民”社会的历史性是旧唯物主义无法触及之处。因为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便是“市民”社会,也正因此,可以看出,旧唯物主义将已存的市民社会的社会关系作为不变的现实存在来看,而这种依托一直改变的社会的一时的状态的学说发展是不会长远的。但人具有社会性的本质,人一直在影响社会,社会也在不断影响着人类,人类在实践生活中改造着社会关系,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立足于人类社会,理论的宗旨便是实现人的本质的回归,也就是人的解放。

《提纲》的最后一条,“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再次强调出他的哲学与其他以往哲学的根本的不同。通过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改变世界),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以往的哲学家只是在试图解释着这个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是以人类社会为立脚点,在“实践”中改造社会,追求人的本质的回归,而这话语,也说明出他的宗旨是改变世界,使社会关系革命化,实现哲学革命的伟大变革,而实现这一宗旨的唯一途径便是,投身实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确定了科学的实践观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而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的宗教思想的批判,进而批判人的本质的异化,从而提出消除宗教,提出他追求的最终目标,追求人的本质的回归。而提纲最后的落脚点,也就是人的本质回归,人的解放。

全文阅读,虽然不长,但处处蕴含着马克思早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雏形,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使我们真正了解到马克思思想其璀璨之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