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专业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6)每天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方法基本正确。

五、案例分析题30分(每题15分)

案例一:小班的区角活动中,贝贝在美工区用树叶拼贴了一幅 《小金鱼》 后拿给张老师看,张老师看了一眼说:“嗯,真棒!”,然后转身对刚从建筑区跑出来的涛涛说:“你怎么出来了,快回去”涛涛说:“老师,我不想玩了!”张老师说:“不行,今天你就玩这个,赶快进去!”涛涛低下头无奈地走进了建筑区。请问你如何评价张老师的教育行为?如果你是张老师,你会怎么做?

要点:张老师对贝贝的评价是一种笼统、静态的评价,它只是评价了幼儿活动的结果,给幼儿的感觉是空洞的,不知道“棒”在哪里,对其能力进一步提升没有实质性支持;教师要尊重每位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对涛涛的“命令”显然没有尊重他的意愿,更没有了解涛涛不想玩的真正原因给予策略支持。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善于观察和倾听,当孩子有需要时给予有效的策略支持,做好引领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案例二:中班牛牛不会用筷子吃饭,看见别的小朋友用筷子吃饭非常紧张,搞得一团糟。于是刘老师在午餐时给牛牛发了勺子,可是郭老师不同意,认为在《指南》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上,4—5岁幼儿“能用筷子吃饭”,提供了勺子幼儿就不去用筷子了,应当训练牛牛才对。分析案例中问题出现在哪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通过学习《指南》谈谈您应该如何做?

要点:以上案例中,教师直接将《指南》中的目标作为衡量孩子的标尺,没有注意到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指南》提供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是家长和教师了解幼儿的参照,但不是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快与慢、好与差的“标尺”,不能简单地对照指标评价幼儿,更不能将《指南》作为分领域训练的“清单”,为追求“达标”而对幼儿进行强化训练。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