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分析
作者:姜静雅
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1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种类丰富的国家,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化底蕴,造就了造诣极高的声乐艺术。我国的民族声乐是将传统的说唱、民歌、戏曲等的艺术形式与欧美唱法相结合而逐步产生的别具一格的歌唱艺术。是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当前很多高校或艺术院校在民族声乐教学中都特别注重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力求将民族声乐的有点和特长发挥出来,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民族声乐;美声唱法;借鉴与融合 引言
我国的民族声乐本身就是一种融合的产物,不仅表现了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也是对欧美唱法的借鉴和融合,无论在理论还是在技术方面都传承和吸收了大量美声唱法,这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不仅在理念、技艺、科研、表演等方面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也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的进步和发展。当前,很多高校都注重在课堂教学和实践中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在咬字、气息、共鸣等技艺方面进行借鉴,声乐教学与欧美的美声学派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对两种艺术流派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一、民族声乐教学在演唱技艺方面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 (一)气息运用
无论是哪种唱法都特别注重对气息的运用,在教学中民族声乐的美声借鉴体现在教学生深呼吸法,即深呼吸以保持气息,利用肌肉群间的对抗给气息提供支撑。实际演唱过程中注意气息的流动性,使声音平缓、连贯。现在很多教学会运用到当前比较流行的花腔唱法,也就是基本唱法上加花腔,主要就是利用气息将各种情感、曲调表现出来,而花腔本省就是一种美声唱法[1]。花腔的音调婉转、纤巧,音域广阔,技巧较多,听来层次丰富、动听悦耳,越来越多的民族唱法开始加入花腔唱法。 (二)共鸣技艺
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共鸣技艺的借鉴主要体现在混合共鸣技艺上。所谓混合共鸣就是演唱人员将各种共鸣腔体充分调动起来,腔体大小不同产生的音色和声音的圆润度不同,同时控制真假声的比例,以此让头腔、口腔和胸腔达到混合共鸣的效果。例如,风格恢宏的歌曲《沁园春·雪》就需要运用到混合共鸣,这种演唱方式能够将歌曲本身的恢宏气势和所蕴含的意义表达出来。当前,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也非常注重对风格为细腻婉转的歌曲类型的混合共鸣教学,根据歌曲的特点和混合共鸣的技艺进行调整,演唱效果同样非常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咬字技艺
通常我们认为美声唱法中的咬字不够清晰,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如果要借鉴起来比较困难,因为汉语的咬字习惯和意大利语的咬字习惯不同。但是,在很多演唱艺术家的实践当中证明,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实际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咬清基本的意大利语中的字母元素,通过提起软腭,后咽壁立起,形成稳定的腔咽。演唱时注意寻找高位置和共鸣,保持声音的连贯和平稳,再逐步学会咬准汉字[2]。例如,最为著名的廖昌永先生的作品《母爱》,用美声唱法唱出了我国特有的民族感情和语言。
二、 民族声乐教学在理论和科研方面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
我国的民族声乐起源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伴随着时代发展和历史更迭,很多声乐论著都是对当时生活的情景的阐述和记述,对歌唱技艺和发声原理进行记载。例如,张炎的《词源》就对当时的演唱内容、音律和咬字行腔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但是,我国的声乐发展史并没有系统的理论的研究,多为经验总结。在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中,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注重借鉴美声唱法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成果,从而完善和丰富我国的民族声乐理论。 美声唱法的理论研究从十七世纪的巴西雷的声乐理论和教学原则到十九世纪的德国医生曼德尔的声学理论,再到现代的先进科学仪器对人本身的腔体、声带等的精密研究和测试,都及时的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步伐和美声唱法的历史演进[3]。从对美声唱法的经验总结,到对各个发声器官及其生理构造,演唱功能和特征,如何协调发声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理论研究。这些研究和理论都极大的促进了美声唱法的进步和发展,我国民族声乐的理论研究对这些方面是欠缺的,没有完整详尽的相关理论成果,民族声乐对美声理论和研究的借鉴是必然的选择。 我国声乐教学的系统发展,以及高校教学体系的完善,都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在理论和研究方面的进步。尤其是在借鉴美声理论方面的科研范围和科研成果越来越多。例如,很多高校设立了声乐理论研究基地,加强对声乐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加大对美声理论的研究和总结运用,促进中西方文化和技艺的融合。在对美声理论进行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我国民族声乐的理论传承和特点,注重民族特色和固有的演唱技巧理论,在此基础上对美声理论进行广泛和细致的研究。
如何将两种文化背景下的演唱方式有效的融合,即使民族声乐衍生自美声唱法,其也有自身固有的技艺和历史底蕴。这就需要理论教学人员和研究人员在深入了解欧美历史沿革和美声理论传承的前提下,有效的融合进我国民族声乐当中。 三、结语
我国民族声乐种类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体现了我国历史的悠久和多民族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社会民众对民族声乐的喜爱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完善,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形势越来越好。由于民族声乐是在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演唱技艺的基础上对西欧美声唱法的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鉴,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对美声唱法在演唱技艺和科研成果上的借鉴与融合。只有深入了解和借鉴,才能既保持我国民族声乐本身的风格和特色,又能融合西方先进的演唱方法,从而促进民族声乐演唱水平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蕾.浅析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J].音乐时空,2015,12(09):123-125.
[2]徐金凤.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教育广角,2014,23(07):23-25. [3]张刚.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戏剧之家,2015,05(17):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