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4 25℃, 不小于 延度5℃,不T060cm 30 25 20 15 30 20 10 - 5 小于 注:1表中135℃运动粘度可采用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中的“沥青氏旋转粘度试验方法(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法)”进行测定。若在不改变改性沥青物理力学性质并符合安全条件的温度下易于泵送和搅拌,或经证明适当提高泵送和搅拌温度时能保证改性沥青的质量,容易施工,可不要求测定。(示表中①)

2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改性沥青。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指标可

不作要求,但必须在制作后,保持不

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保证使用前没有明显的离析。(示表中②) 5)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1.7-5的规定。

表8.1.7-5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品种及代号 试验项目 单位 试验方法 PCR BCR T0658 破乳速度 - 快裂或中裂 慢裂 T0653 粒子电荷 - 阳离子(﹢) 阳离子(﹢) % 0.1 0.1 T0652 筛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 T0622 恩格拉粘度E25 - 1~10 3~30 粘度 S T0621 沥青标准粘度C25.3 8~25 12~60 % 50 60 T0651 含量,不小于 T0604 针入度(100g,0.1mm 40~120 40~100 25℃,5s) 蒸发残留℃ 50 53 T0606 软化点,不小于 物 cm 20 20 T0605 延度(5℃),不小于 % 97.5 97.5 T0607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2/3 T0654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 - - % 1 1 T0655 1d,不大于 贮存稳定性 % 5 5 T0655 5d,不大于 注:1破乳速度与集料粘附性、搅拌试验、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工程上施工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实际的石料试验,仅进行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对这些指标提出要求。

2当用于填补车辙时,BCR蒸发残留物的软化点宜提高至不低于55℃。 3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试验天数,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时也可选用1d。个别情况下改性乳化沥青5d的贮存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如果经搅拌后能达到均匀一致并不影响正常使用,此时要求改性乳化沥青运至工地后存放在附有搅拌装置的贮存罐内,并不断地进行搅拌,否则不准使用。

4当改性乳化沥青或特种改性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0656进行﹣5℃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

2 粗集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粗集料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

2)骨料对沥青的粘附性,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大于或等于4级;次干路及以下道路应大于

或等于3级。集料具有一定的破碎面颗粒含量,具有1个破碎面宜大于90%,2个及以上的宜大于80%。

3)粗集料的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1.7-6的规定。

表8.1.7-6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其他等级道指 标 单位 试验方法 路 表面层 其他层次 % 26 28 30 T0316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 28 30 35 T0317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31

2.60 2.5 2.45 T0304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 % 2.0 3.0 3.0 T0304 吸水率,不大于 % 12 12 T0314 坚固性,不大于 -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20 % 15 18 大于 - % 12 15 T0312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 18 20 -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 1 1 1 T0310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 3 5 5 T0320 软石含量,不大于 注:1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2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

且不得用于SMA路面。

3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小于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

4)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8.1.7-7的规定生产和使用。

表8.1.7-7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

规公称粒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63 53 37.5 31.5 26.5 19.0 13.2 9.5 4.75 2.36 0.6 格径(mm) 106 75 名称 S1 40~75 1090~0~0~ - - - 0 100 15 5 S2 40~60 90~0~0~ 100 - - 15 5 100 S3 30~60 90~0~0~ 100 - - - 15 5 100 S4 25~50 90~0~0~ 100 - - - 15 5 100 S5 20~40 90~0~0~ 100 - - - 15 5 100 S6 15~30 90~0~0~ 100 - - - 15 5 100 S7 10~30 90~0~0~ 100 - - - 15 5 100 S8 10~25 90~0~0~ 100 - - 15 5 100 S9 10~20 90~0~0~ 100 - 15 5 100 S10 10~15 90~0~0~ 100 5 100 15 S11 5~15 90~40~0~0~ 100 70 15 5 100 S12 5~10 90~0~0~ 100 5 100 15

32

S13 S14 3~10 3~5 100 90~100 40~0~70 20 90~0~100 100 15 0~5 0~3 3 细集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含泥量,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大于3%;对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不得大于5%。 2)与沥青的粘附性小于4级的砂,不得用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 3)细集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表8.1.7-8的规定。

表8.1.7-8 细集料质量要求 项 目 单位 城市快速路、主干其他等级道试验方法 路 路 2.50 2.45 T0328 表现相对密度,不小于 - 12 T0340 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 % - 3 5 T0333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 于 60 50 T0334 砂当量,不小于 % g/kg 25 T0346 亚甲蓝值,不大于 - S 30 T0345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 注: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4)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见表8.1.7-9。

表8.1.7-9 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 通过各孔筛的质量百分率(%) 筛孔尺寸(mm) 粗砂 中砂 细砂 9.5 100 100 100 4.75 90~100 90~100 90~100 2.36 65~95 75~90 85~100 1.18 35~65 50~90 75~100 0.6 15~30 30~60 60~84 0.3 5~20 8~30 15~45 0.15 0~10 0~10 0~10 0.075 0~5 0~5 0~5 5)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见表8.1.7-10。

表8.1.7-10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 公称粒径 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数(%) 规格 (mm)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5 100 90~100 0~5 60~90 40~75 20~55 7~40 2~20 0~10 S16 100 0~3 -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注:当生产石屑采用喷水抑制扬尘工艺时,应特别注意含粉量不得超过表中要求。

4 矿粉应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磨制。当用粉煤灰作填料时,其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50%。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应符合表8.1.7-11的规定。

表8.1.7-11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 项 目 单位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其他等级道路 试验方法 3t/m 2.50 2.45 T0352 表观密度,不小于 % 1 1 含水量,不小于 T0103烘干法 100 100 粒度范围<0.6 mm % 90~100 90~100 % T0351 <0.15 mm % 75~100 70~100 <0.075 mm

33

外观 - 无团粒结块 — T0353 亲水系数 - <1 % T0354 塑性指数 <4 T0355 加热安定性 - 实测记录 5 纤维稳定剂应在250°C条件下不变质。不宜使用石棉纤维。木质纤维素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1.7-12的规定。

表8.1.7-12 木质素纤维技术要求 项 目 单位 指 标 试验方法 mm 6 纤维长度,不大于 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 灰分含量 PH值 吸油率,不小于 含水率(以质量计),不大于 % - - % 18±5 7.5±1.0 纤维质量的5倍 5 高温590℃~600℃燃烧后测定残留物 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 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 105℃烘箱烘2h后的冷却称量 8.1.8 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原材料应分别存放,不得混存。 8.1.9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的要求,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各地区应根据气候条件、道路等级、路面结构等情况,通过试验,确定适宜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2 开工前,应对当地同类道路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其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借鉴成功经验。 3 各地区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选择合格的材料。 8.1.10 基层施工透层油或下封层后,应及时铺筑面层。

8.2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8.2.1 热拌沥青混合料(HMA)适用于各种等级道路的面层。其种类按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矿料级配、空隙率划分见表8.2.1。应按工程要求选择适宜的混合料规格、品种。

表8.2.1 热拌沥青混合料种类 密级配 开级配 半开级配 连续级配 间断级间断级配 公称最最大 混合料类型 配 大粒径 粒径 沥青 (mm) (mm) 沥青沥青稳 沥青玛排水式沥排水式沥碎石 混凝定碎石 蹄脂碎青磨耗层 青碎石基土 石 层 ATB-40 ATPB-40 37.5 53.0 特粗式 - - - - ATB-30 ATPB-30 31.5 37.5 - - - - 粗粒式 AC-25 ATB-25 ATPB-25 26.5 31.5 - - - AC-20 SMA-20 AM-20 19.0 26.5 - - - 中粒式 AC-16 SMA-16 OGFC-16 AM-16 16.0 19.0 - - AC-13 SMA-13 OGFC-13 AM-13 13.2 16.0 - - 细粒式 AC-10 SMA-10 OGFC-10 AM-10 9.5 13.2 - - AC-5 4.75 9.5 砂粒式 - - - - - 设计空隙率3~5 3~6 3~4 >18 >18 6~12 - - (%) 注:设计空隙率可按配合比设计要求适当调整。 8.2.2 沥青混合料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分层压实层厚度相匹配。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每层的压实厚

34

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对SMA和OGFC等嵌挤型混合料不宜小于公称最大粒径的2~2.5倍。

8.2.3 沥青混合料面层类型应按表8.2.3确定。

表8.2.3 沥青混合料面层的类型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次干路及以下道路 筛孔结构层系列 次 三层式沥青混凝土 两层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沥青碎石 AC-13 AM-5 AC-13/SMA-13 AC-5 AC-16 AM-10 AC-16/SMA-16 AC-10 上面层 方 AC-20/SMA-20 AC-13 - - 孔 - - - AC-20 中面层 筛 AC-25 - - - 系 AC-25 AC-20 AM-25 AC-25 AC-30 列 AC-25 AM-30 下面层 AC-30 AM-25 AC-30 AM-40 AM-30 8.2.4 热拌沥青混合料铺筑前,应复核基层和附属构筑物高程,确认符合要求,并对施工机具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处于良好状态。

8.2.5 沥青混合料搅拌及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及粘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下卧层温度确定。

1 普通沥青混合料搅拌及压实温度宜通过在135℃~175℃条件下测定的粘度—温度曲线,按表

8.2.5-1确定。缺乏粘温曲线数据时,可参照表8.2.5-2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混合料的搅拌及施工温度。

表8.2.5-1 沥青混合料搅拌及压实时适宜温度相应的粘度

粘度 适宜于搅拌的沥青混合料粘度 适宜于压实的沥青混合料粘度 测定方法 表观粘度 T0625 (0.17±0.02)Pa.s (0.28±0.03)Pa.s T0619 运动粘度 (170±20)mm2/s (280±30)mm2/s T0623 赛波特粘度 (85±10)s (140±15)s 表8.2.5-2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搅拌及施工温度(℃) 石油沥青的标号 施工工序 50号 70号 90号 110号 沥青加热温度 160~170 155~165 150~160 145~155 间隙式搅拌机 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 矿料加热温度 连续式搅拌机 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5~10 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 ① 150~170 145~165 140~160 135~155 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 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 200 195 190 185 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 运输到现场温度 ① 145~165 140~155 135~145 130~140 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 ① 140~160 135~150 130~140 125~135 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 ① 135~150 130~145 125~135 120~130 75~85 70~80 65~75 55~70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 ② 75 70 60 55 50 50 50 45 开放交通的路表面温度,不高于 注:1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采用具有金属探测针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测量。表面温度可采用表面

接触式

温度计测定。当红外线温度计测量表面温度时,应进行标定。 2表中未列入的130号、160号及30号沥青的施工温度由试验确定。 3 ①常温下宜用低值,低温下宜用高值。

4 ②视压路机类型而定。轮胎压路机取高值,振动压路机取低值。

3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