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概论题库

名词解释

文化层 :文化层为考古学术语。指古代遗址中,由于古代人类活动而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每一层代表一定的时期。考古工作即是从地层上正确划出上下文化层的叠压关系。根据文化层的包含物和叠压关系,可以确定遗址各层的文化内涵和相对年代。(文化层的叠压关系可分为:叠压、打破、共存三种,原则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年代相对古老的地层一般位于相对新的地层之下。叠压关系就是最基本的地层分布。打破关系指晚期人类活动破坏了早期人类活动的地层上的遗迹遗址等,如灰坑、井等经常出现打破关系。共存则是指同一时期、地域,处在同一文化层上各个遗址、遗迹的关系。)

考古学: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考古学中研究的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地层学与器物形态学的研究方法。

旧石器:旧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标志,使用旧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是利用天然砾石打制加工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功能的工具,主要通过打制的方式生产,用来狩获与肢解猎物、采集植物果实和根茎、防身和加工制作其他材料,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新石器:新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用具,使用新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是在旧石器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除了打制的方式外,还使用了磨制的方式,耗时更长,但是能够能够控制石器形状,比旧石器更加耐用。

错金银:错金银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属金属丝镶嵌工艺的一种,主要是用金银丝在器物的表面上镶嵌成花纹或文字。错金银工艺大概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它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鎏金: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亦称“涂金”、“镀金”、“度金”、“流金”,是把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加热使水银蒸发,使金牢固地附在铜器表面不脱落的技术。 中国的鎏金技术始于战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一技术的国家。 碳十四断代法:碳十四断代法是考古学上一种用于断定有机体年代的方法。凡以碳水化合物为养料的生物机体中都含有碳-14同位素,因为生物体中的碳-14一方面按5730±40年衰变,同时吸收补充,所以其浓度与当时大气中碳-14的浓度平衡。但生物体一旦死亡,就只衰变不补充了。这样只要测出生物体中碳-14的浓度的减少程度,就知道它的死亡年代了。这可用来测定5万年以内的死亡生物的年代。

热释光测年法:是利用热释光效应测量文物烧制时间的一种方法。利用热释光效应,可以根据样本所释放光子的能量判断出样本自从上一次被加热后至今所接受的辐射能量之和,因而也就能判断出其烧制时间。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古巴国,前后历时约2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

金沙遗址: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青羊区金沙遗址路,距离三星堆遗址50公里,该文化所处年代约在前1250至前650,在前1000年时较为繁荣。金沙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文物有相似性,但是没有城墙,约等于三星堆文化的最后一期,代表了古蜀的一次政治中心转移。 金沙遗址是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项重大考古发现,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答题

蓝田人的主要内容

蓝田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蓝田人在1963年中国陕西省在蓝田县陈家窝村附近发现,化石为一30多岁女性的头骨。眉嵴硕大粗壮,左右几乎连成一条横脊;头骨高度很低;骨壁厚度超过北京人,脑量只有780毫升,亦小于北京人。他们大约生活在110万至115万年前,当时蓝田人的生活地区,草木茂盛,很多种远古动物栖息,包括大熊猫、东方剑齿象、葛氏斑鹿等素食动物,更有凶猛的剑齿虎。蓝田人产地发现的石制品仅三十四件,有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种类有大尖状器、大型多边砍砸器、中小型多边砍砸器和单边砍砸器,还有刮削器和石球等。加工技术粗糙,有单面加工和交互加工,器形多不规整,对原料的利用率也较低,表明当时的石器制作技术仍具有一定的原始性。蓝田人用简单而粗糙的方法打制石器,在自然环境中挣扎求存。他们捕猎野兽,采集果实、种籽和块茎等为食物。 北京人的主要内容 1921年,奥地利学者师丹斯基在北京西南48公里的周口店龙骨山,发现l第一颗“中国猿人”臼齿,引起轰动,1927年正式发掘,1929年发现了第1个完整的直立人头盖骨化石。此后一直到抗日战争开始时的发掘中,又相继发现了4个较为完整的头盖骨及下颌骨、牙齿、肢骨等人类化石和大量的文化遗物。不幸的是,这些珍贵的化石在1941年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下落不明。从周口店第一地点的文化层堆积来看。早期人类使用这个洞穴或在附近活动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综合不同方法所测定的年代数据显示,早期人类使用周口店第一地点的第一阶段为距今50~40万年,第二阶段为距今40~30万年,第三阶段为距今30~20万年。 北京人脑骨还保持许多原始性的性状,头骨前额较低平,头骨最宽处在耳孔稍上方头骨壁较厚,平均脑量为1075毫升。吻部显著向前突出。男女两性的头骨差别很明显,男性比女性的粗壮得多。北京猿人曾经使用的石器原料多达40余种,其中以脉石英为最多数,石器可分为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石锥、雕刻器和石球等6类。刮削器是周口店遗址发现最多的石器种类,以石片为毛坯,形体都比较小,重量很少超过20克。大型石器中的砍砸器(早期称斧状器)最为重要,占石器总数的5、4%。 郑州商城的城市布局

郑州商城是商代前期都城,或以为是商王朝缔造者汤之亳都。城平面基本成方形,城墙每边长约1700米,城内面积约3平方公里。在四周城墙上共发现11处缺口,有些就是城门。城内之南部有密集的小型房基、窖穴和少量墓葬。东北部近40万平方米的较高地带,发现有一些大、中型夯土台基和房基,并有不少玉簪、铜簪和玉器;此范围应为宫殿区和贵族居住区。城外西周有比较密集的小型居住址和墓葬;北部有制骨和铸铜的遗址;西部有制陶遗址;南部有铸铜遗址。 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

西汉都城长安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3公里处。汉高祖五年(前202)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建长乐宫,以后陆续兴建,直至汉惠帝元年(前194)才开始筑城墙,汉武帝时又有扩建。1956年以来,一直在这里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全城的布局已经比较清楚。城的平面形状大体近于方形。城的四面各有3个城门。每个城门有3个门道,南正门(安门)中间的门道所连接的街,称为“弛道”是供国君专用的。城修有“环街”和“复道”,整个城内交通系统畅通,而且排水系统也畅通。城内长乐宫和未央宫等宫殿居于城南,几乎占据了整个城圈,东市和西市,以及市民住宅区位于城北。 战国至秦代大墓的形制特点

战国时代,墓室仍然保持商、西周以来的形制,一些大墓甚至还保留著腰坑。有些国君和大贵族的陵墓在墓室的两面设墓道,与商﹑西周的中字形墓相似。有些国君的墓仅有一个墓道或没有墓道。诸侯﹑贵族的大墓,仍流行附设车马坑。这时的大墓,往往在墓室内积石以加

固,积炭以御湿,某些墓在墓圹内大量屯沙以防盗。在南方的楚地,流行用一种白色或灰色的黏土填在棺椁的周围,以保尸体和随葬品不朽。棺椁仍然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诸侯﹑贵族的大墓,用多重棺椁。贵族墓内的随葬物,在种类﹑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达到空前的水平。当时漆器的制作已很精美,在随葬品中的比重显著增加,礼器和乐器仍然被统治阶级看作是最重要的随葬品。人殉在春秋晚期和战国初期的一些大墓里仍然存在,但总的说来,在战国时代,确比商代﹑西周少见了。用木俑和陶俑随葬的风俗已盛﹐这可以看作是人殉的替代。 从商﹑西周以来﹐墓主的屍体多是仰身直肢,到了战国时代﹐除了南方的楚国以外,黄河流域的秦﹑韩﹑魏 ﹑赵﹑燕等国都程度不同地流行屈肢葬。特别是西方的秦国﹐屈肢葬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墓中屍体侧身而卧,四肢蜷曲。 两汉铜镜的款式变化

两汉铜镜已发展成一般化的商品,这时期官方和私营铸镜业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两汉时期的铜镜图案式样丰富,制作精巧,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1.汉代铜镜较之战国铜镜要厚重。除氧化“黑漆古”外,铜镜的表面多呈银灰色、红色锈。 2.两汉铜镜的镜钮主要为半圆形,十分规整。只是东汉时期镜钮又加高加大,显得特别突出。汉镜均有钮座,钮座主要形式有:方形、圆形、柿蒂形、连弧形、连珠形等。

3.两汉铜镜的镜缘多为宽厚的直平缘,边向内微坡。战国铜镜的卷边,除早期外,已不复存在。

4.汉镜纹饰有其独到之处,规矩纹有别于其他时代纹饰,乳钉纹经常用作装饰,有尖乳、圆凸乳和中心下凹的乳钉。另外,铜镜边缘上的锯齿纹、双线波纹、双线三角纹、流云纹也是区别战国和唐以后铜镜的重要标志。

5.汉镜铭文减字、减句、省笔略划现象普遍,这种现象在唐以后的铜镜铭文中是很少见的。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的特点

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五大名窑各有特色。

1、定窑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产品的有刻、划、印的花纹,瓷器有芒(芒是指因用复烧方法,而出现中部无釉的缺点)。

2、汝窑的特点主要是:釉色青而润泽;开创了青瓷印花的特殊风格;通体有极细的纹片,宛如冰裂,蟹爪,但也有裂纹的;瓷器底部有细小的支钉烧痕。

3、官窑瓷器重视质地,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

4、哥窑产品的最大特点是,釉面有许多浅白的细小裂纹,称为“百圾碎”,纹路交错,形成许多的釉色以青为主,浓淡不一,但也有淡紫色、黄色的产品。黑胎厚釉、紫口铁足是其另一个特征。

5、钧窑瓷器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烧出的釉色带红,有如蓝天中的晚霞。青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虽然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是一种蓝色乳光釉。器皿的釉色比较丰富,五彩缤纷,艳丽绝伦。 论述题

考古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 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科学,与其他许多学科都有关系,必须得到这些学科的支持和协助,才能完成各项研究任务。考古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是起着相互支持的作用的。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等,都是分别就遗迹和遗物所提供的有关各该学科的资料,进行研究和解释。美术史学和建筑史学主要是研究发掘出来的美术品和各种建筑物遗存,就其样式、风格、年代、建筑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