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复习总结(全部)

绪论 实验动物科学

1、实验动物科学包含的内容

分为两个领域1、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

2、比较医学(动物实验)

包括 1个研究(通过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等研究)3个控制(对动物携带的微生物及其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实行控制; 使实现动物的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 为科学研究、教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生产及其质量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提供专用的标准化实验动物。)

内容包括:1、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2、实验动物医学 3、比较医学 4、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 5、动物实验技术 2、实验用动物的分类 ①经济动物 ② 野生动物 ③ 观赏动物 ④ 实验动物 3、实验动物的定义 指经过人工培育和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遗传及营养、环境因子实行控制,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为满足科学研究,教学,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及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需要而驯养,繁殖,育成的动物。 4、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法规,1988年《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卫生部2项法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 《医学实验动物标准》

第二章 遗传学质量控制 1.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

①原生动物门②海绵动物门③腔肠动物门④扁形动物门⑤线性动物门⑥环节动物门⑦软体动物门⑧节肢动物门⑨棘皮动物门⑩原索动物门 11 脊椎动物门 2.近交系动物

(1)近交系动物的定义 (3点) 经连续20代以上的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20代或以后的一对共同祖先的遗传群体,近交系数达98.6%,该品系称为近交系。 (2)近交系动物的命名

一般以大写英文字母命名,亦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数字命名,阿拉伯数字与英文字母等高,符号应尽

量简短。C3H BALB/c (3)近交系动物的遗传学特性

①基因纯和性②同基因性③表现型的均一性④遗传稳定性⑤个体性⑥分布广泛性

⑦背景资料和数据比较完整⑧可分辨性 (4)近亲交配的弊端 意义:①实验动物获得遗传均一性的典型方法。②使用较少的近交系动物,即可达到统计学要求的精密度 ③ 同

一近交系的全部动物,在遗传上相同,从而减少了表现型的变异④在个体之间能相互接受皮肤和肿瘤移植 弊端:①在固定基因时,有害的隐性基因也会纯合,出现不利的性状而造成育种失败②近交还可能导致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从而使高度纯化的动物对不良环境的调节适应能力降低 ③ 近交使动物失去为保持足够生物适合度所必需的最低水平的基因杂合性,从而影响动物生长率,寿命,对疾病的感受性,生活力,体力及繁殖能力。

(5)近交系数 Fn=1-(1-△F)n n:d代数 △F 每一代近交系数的上升率,连续合同胞的兄弟妹交配,每代 △F=19% (举例:近交系数F20=1-(1-0.19)20=0.986 3.封闭群动物

1.封闭群动物的定义 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2.封闭群动物的命名 封闭群由2~4个大写英文字母命名,种群名称前标明保持者的英文缩写名称,第一个字母须大写,后面的字母小写,一般不超过4个字母。保持者与种群名字之间用冒号分开。 Ssmu:KM

3.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学特性

①基因库大,杂合率高 ②群体基因频率基本保持稳定 ③ 在封闭群体内,个体间差异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祖代起源

④封闭群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必须低于1%。(随机交配时,至少200对)

4.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控制 严格的繁育制度和遗传学质量检测

1.遗传学质量检测的“四E”原则

四E原则:准确 exact、简便 easy、有效 efficient、经济 economic 2.遗传学质量检测的方法:

? 生化标志基因位点测定—— 鉴定某个品系或个体的基本方法 ? 皮肤移植 同品系的个体间能互相接受皮肤移植(对调皮肤,旋转180度)

常用尾部皮肤移植法,植皮后至少观察100天,只有在100天以上植皮双方均不发生排斥,才能正式待测小鼠或大鼠的遗传纯和性。在对已知品系检测时,若急性排斥占手术例数30%,须重新考虑采样,以确认是技术性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结果。

①两块皮肤同时长好,可能无遗传污染。 ②两块皮肤均脱落,手术失败。

③两块皮肤,自体移植的正常生长,异体移植的排异脱落,说明一定发生了遗传污染。 ? 下颌骨形态学分析

下颌骨的形态是高度遗传的性状,由多态性位点确定。 ? 毛色基因交配试验

A-B-C 野生色 A-bb-C 桂皮色 aaB-C 黑色 aabbC 棕色 ----cc 白化 通常将待测小鼠雌鼠与已知有所谓基因结构的DBA/2(aabbCC棕色)雄鼠杂交 ,根据F1的毛色确定待测小鼠主要毛色基因,检定是否纯和。如待测小鼠A、B位点是纯和的,则杂交F1的毛色只出现一种颜色。

第三章 微生物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1.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分类 普通动物(CV)的概念

普通动物须不携带主要人兽共患病原体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通常饲养在开放环境里的动物。 清洁动物(CL)的概念

此类动物必须是不携带主要人兽共患病原体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又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影响大的病原体。通常饲养在屏障环境。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的概念

不携带主要人兽共患病原体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又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影响大的病原体;还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菌和对科学实验影响大的病原体的动物。通常饲养在屏障环境。 无菌动物(GF)与悉生动物(GN) 的概念

无菌动物:指动物体内外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的动物。此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必须用人为的方法培育出来。通常饲养在封闭环境。

悉生动物:指动物体内外携带的生命体是已知的。此种动物原是无菌动物,系人为的将指定微生物丛定居其体内外。 2.CV 普通动物中的弓形虫污染,必须排除。

3.CL清洁动物易感染流行性仙台病(毒)和小鼠肝炎病(毒),必须排除。 4.SPF动物易感染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必须排除。 第四章 环境对动物实验的影响 1.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组成。

(1)物理因素:温度、湿度、气流(包括换气次数和压强梯度)、光照、噪声和空气洁净度。 (2)化学因素:营养(饲料、饮水)、空气质地(氨浓度)、消毒剂、杀虫剂。 (3)生物因素:同种生物间、异种生物间的影响。

(4)居住因素:建筑设备、笼具、饲养设备、供食器、供水器等

2.物理因素7项、空气质地(氨浓度)的基本含义(照度,空气洁净度)和国标要求。 实验动物设施环境指标(温度)

(1) 物理因素:温度、湿度、换气次数、气流速度、压强梯度、噪声、光照和空气洁净度。 (2) 空气质地(有害气体):主要来源:动物粪、尿对室内空气的污染。特征指标:氨浓度(NH3),我国对有害

气体的控制标准和检测项目均以氨浓度为主。

(3) 照度和照度单位:勒克司(LX)---离1国际烛光光源1米远直角面的照度为1LX。 (4) 空气洁净度是衡量空气中尘埃颗粒浓度的计量单位。

空气洁净度计量单位—级:每立方英尺空气中含有大于等于0.5微米尘埃粒子数(Φ≧0.5μ尘埃粒子数/ft3)。国际单位:Φ≧0.5μ尘埃粒子数/升;

1 ft3 = 28.3L 级(Φ≧0.5μ个/ft3)= 个/升 × 28.3

大鼠对湿度要求很高,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40%时易患环尾症。(尾巴出现圆形环尾纹,初期呈现水肿,出血,皮肤坏死及脱皮,严重者尾根及尾巴成干性坏疽病变,留下永久性环行。) 3居住因素:

1、 主要设施的类型、基本操作要求,相应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级别动物。

a.按环境净化控制程度分类: 1.开放环境 (Open System):室内正压,保持温度,空气洁净度不作要求。(一般室内配备独立空调,用以调节温度,并设有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要求室内保持正压(进气量>排气量)。一般没有空气过滤、净化装置,对操作实验人员、物品、气流等也不作单向流程要求。)可饲养普通级动物或进行普通级动物实验。 2.屏障环境(Barrier System):空气洁净度10000级。恒温。空气通过调节形成清洁走廊、动物实验室、污染走廊和外界的空气压强梯度差(≥20帕)。(屏障环境设施内动物生活环境受气候影响较小,设施内外空气由专门通道送入和排出。屏障环境空气实施过滤净化,送入内部区域的空气洁净度要求达到10000级。恒温处理后的空气通过调节形成清洁走廊、动物实验室、污染走廊和外界的空气压强梯度差(≥20帕)。操作人员穿戴灭菌衣帽鞋和手套、口罩,并遵循单向流程进、出。饲料、垫料、笼器具等动物生产和实验所需物品必须进行灭菌。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电脑监控。)在屏障环境设施内可以进行SPF级或清洁级动物饲养和实验。 3.隔离环境(Isolation System):空气经过超高效过滤(滤过率达99.97%),静态空气洁净度为100级。恒温恒湿。正压(100-150帕)。(隔离环境动物实验设施是在普通环境下利用专用动物实验隔离器(Isolator)进行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隔离器内送入和排出的空气都经过超高效过滤(达到99.97%滤过率),静态空气洁净度为100级。操作人员通过透明薄膜或有机玻璃进行观察,通过附设在隔离器上的手套进行实验和饲养操作。物品经过严密包装、高压灭菌传入,而温湿度需要室内空调或中央空调控制调节。)

b.按设施用途和主要功能分类:实验动物生成设施,动物实验设施,特殊动物实验设施。

2、屏障环境操作要求(人员、物品、气流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