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教学目标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难点 (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回顾ATP的生理功能,糖类、脂肪被细胞分解后把能量储回顾旧知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提出问题:有机物进入细胞后以什识,受教师么方式分解的呢?在体外,有机物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放出的问题所引大量能量。而生物学家发现,有机物在细胞内也是通过复杂的导,进入新氧化反映产生能量的。 问题探讨 1.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是物质的氧化分解过程;都能产生二氧化碳等产物,并且都释放出能量。 2.不能。否则,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会迅速而彻底地氧化分解,能量会迅速地全部释放出来,细胞的基本结构也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3.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能够通过无氧呼吸来释放能量。但是,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要少许多。 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课。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引导其他学生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提问,并进行归纳。对实验的设(问题如:为什么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小白鼠计、结果进等;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出结论: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引导学生说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产生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行交流和表达,并回答老师和其他学生提出的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问题 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的不同呼吸方式。比如平时我们吃的馒头、面包之所以松软多孔,就是因为在和面时加入了酵母菌,经发酵产生的气体遇热膨胀所致。 有氧呼吸 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回答问题这一过程必须有氧的参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1.复习线粒体的结构 师:线粒体有哪些结构与呼吸作用相适应? 生: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2.有氧呼吸的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有关呼吸的知识,在讨论中板书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即 (线粒体) 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并回答相关问题,并把多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整合,得出线粒体适应有氧呼吸功能的结构。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填写表格,并关于呼吸作用过程的教学,可对照图(图5-9)讲解,进行分组讨在讲解中讲清以下几点: ①首先应指出,下面以葡萄糖为例讲述呼吸作用过程。其
C6H12O6+O2CO2+H2O+能量 教师:呼吸作用是怎样进行的呢? 学生:阅读课本P93~P94相关内容。 教师: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十分复杂,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应都有相应的酶催化。 论后,分别讲述有氧呼吸三个阶
他有机物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 阶段 物质变化 场所 段。 比较两者的区别 第一阶段 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 细胞质基产生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 质 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 [H]与O2结合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线粒体内膜 (2)在整理出三个阶段后,根据学生状况,进一步分析以下几点: ①引导学生,将呼吸作用的反应式配平 即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配平过程中,提问,呼吸作用产生的H2O中的O,来自哪 种原料?(学生回答出:来自O2),接着提出,消耗6分子的O2应该产生12个分子的H2O,可是,如果形成12分子的H2O,又需要24个H,一分子的C6H12O6,只有12个H,差12个H来自哪里?最后指出,呼吸作用还消耗水。因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应改为: C6H12O6+6O2+6H2O6CO2+12H 2O+能量才能 反映其本质。解决了这一环节,其他物质的来龙去脉就可迅速解释清楚。 ②分析呼吸作用过程中的能量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P94小字。 教师:1 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分析有机物放出2 870 kJ的能量,其中1 161 kJ左右的能量被ADP捕获,产生的热能储存在ATP中(约38 mol的ATP)。可见,呼吸过程中释放的生理意的能量,只有40%储存在ATP中,用于推动其他生命活动。义。 其余以热的形式散失了。因此,在有些情况下,如新鲜蔬菜、粮食等保存,通过控制呼吸速率,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