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题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右图(图中文字: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老二,认命吧!)判断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图反映的是科举制 B.该图所表现的故事发生在西周时期

C.该图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D.该图反映的是分封制 2.《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 )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

子弟功臣,

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

古而能长久 者,非所闻也。”上文中的“师古”指(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4.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

龙川、博罗

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下属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

是为广州建置

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5.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

对一些违法

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6.“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 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天人合一 B.皇权至上 C.大一统 D.法治

7.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

谓分野的观

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

二的变化主要 反映了( )

A.“天人感应”的思想 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君权神授”的思想

8.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 “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

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10.唐朝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中属于“史识”的是( )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11.“(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12.清朝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的管理与统治,其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有( )

①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②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③对分裂势力进行坚决军事打击④大事 集权,小事放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

划写一篇小论

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14.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皇权和相权之争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重要内容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15.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6小题26分,第17小题各14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二十六年??遂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 (容易控制)。??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李斯主张建立郡县制,根据材料一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4分)

材料二:《元史·地理志》“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

咸不逮

元”。 ——《元史·地理

志》

(2)结合材料二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2分)这一制度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6分)

材料三:右图为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南德宏南甸宣抚司署。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是怎样加强对西南地区管理的?(2分)有何意义?(4分)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2分)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

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

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5)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6分)

17.从隋朝创立科举制开始,科举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北朝中后期,选官已经重视才干,而不全凭门第。隋文帝发扬此风。那时的吏部主管官卢恺,坚持以门第高低来选用人才,受到“除名为百姓”的处分。 (1)材料一反映出北朝中后期选官制度产生了什么变化?(2分) (2)隋唐两代是怎样适应这种变化的?(4分)

材料二: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在《五权宪法》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10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