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作者:李飞
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24期
【摘要】近年来,各家银行都普遍重视和加强了小企业贷款的拓展,在信贷政策、资源配置等方面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倾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经济增长放缓、外部经营风险加大等因素的影响,小企业贷款风险呈上升趋势,暴露出银行的风险管控机制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着重对当前小企业贷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和提高小企业贷款经营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小企业 贷款 经营 商业银行 对策
近年来,各家银行都普遍重视和加强了小企业贷款的拓展,将其作为业务增长的蓝海,在客户评级、信贷政策、业务流程、经营管理模式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2012年以来,受经济增长放缓、外部经营风险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不良贷款呈上升趋势,浙江等金融重灾区情况尤为严重。外部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固然是不良上升的主要因素,但也暴露出银行的风险管控机制还存在不少问题,亟需改进和完善。 一、当前小企业贷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化经营管理体制尚未完全运转起来
目前不少银行都成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采用信贷工厂模式在二级分行建立了一级部制的小企业专营机构,大多数银行实行小企业专营中心(分中心)模式。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受制于人员数量、素质等因素,多数小企业专营机构未建立自己的客户经理队伍,具体信贷业务的经营管理主要依托于经办行。客户经理既管大中型客户,又管小企业,从付出与回报考虑,其主要精力必然放在大中型客户上。专业化经营与层级行管理不能完全兼容、对接,责权利关系没有理顺,新的机制、流程运转不畅,“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专业化经营的要求落实不到位,固有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信贷投向不尽合理,部分贷款投放高风险领域
为鼓励和扶持小企业贷款发展,各家银行在客户准入、信贷授权、贷款规模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给予倾斜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基层行未能正确理解总行意图,合理把握信贷投向,将贷款投放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和技术水平低、管理混乱、无发展前景的客户,甚至将大中型客户的规模人为调整为小企业,利用大中型客户和小企业的政策差异进行套利,出现小企业贷款大额化倾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未处理好第一还款来源与第二还款来源的关系
如何处理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的关系,一直是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过程中困绕信贷人员的问题。部分信贷人员不能做到第一还款来源与第二还款来源并重,往往因借款人提供了抵押、担保而放松对第一还款来源的审查,客户信息掌握不充分,风险分析不深入。即使第二还款来源的落实也存在瑕疵,有的抵质押物不符合法律规定,有的未合法有效办理抵质押登记手续,有的评估价值存在较大水分,有的抵质押物(如专用机器、设备)流通性差,难以变现。
(四)部分业务创新推出前缺乏严密的风险评估
在拓展小企业信贷业务过程中,各家银行都加强了业务创新和产品研发,如建设银行推出的“成长之路”和“速贷通”、招商银行的“生意贷”、交通银行的“展业通”等都叫好又叫座,较好地贴近和满足了市场客户需求。但也有部分业务创新在事前风险评估、论证做得不够充分,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流程存在先天不足,风险隐患较大。如目前多家银行身陷其中的钢材贸易类企业贷款,由同一人实际控制钢材交易市场和担保公司,起不到分散、缓释风险的作用,同时对关联交易、贸易背景真实性和资金流向缺乏有效监控,导致贷款被挪用于投机炒作或涉足民间借贷。再如小企业“联贷联保”业务,易助长和加速担保圈风险,使得担保形同虚设,甚至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五)贷后管理不到位
贷后管理是大中型客户信贷经营管理工作中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各家银行在小企业贷后管理中虽然采用了新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不少银行还建立了预警指标和信息库,但由于贷后管理人员的配备数量、业务素质达不到规定要求,小企业专营机构与支行在贷后管理的职责划分及衔接上不清晰,很多规定动作都没有完成,贷后管理薄弱的状况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2012年以来多次发生的老板跑路事件中,从企业此前的经营迹象就可看出征兆,但由于银行客户经理疏于贷后管理,未能及时察觉,有的甚至在媒体公开报道后才知晓。 二、改进和提高小企业贷款经营管理水平的对策探讨
尽管在经济下行期小企业信贷风险有所加大,同时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也存在不足,但将小企业贷款作为战略性业务发展的大方向不应该动摇,这既是银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履行社会责任的现实需要,也是在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金融脱媒趋势日益显现,大客户奶酪不复存在的情况下,银行调整业务结构、完善风险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健全小企业贷款专业化经营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避免走过去的粗放经营、贷款发放越多产生不良越多的老路。
(一)按照专业、专注原则,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经营机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目前已搭建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架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充实各类专业人员,建立信贷营销、授信审批、风险管理等专业化机构和团队,确保机构、人员到位,实现管理大中型客户和小企业的信贷人员完全分离。严格按照专业化经营的机制、流程运作,处理好专业化经营与层级行管理的关系,整合业务经营与风险管理资源,明确细化职责分工,加强业务衔接和协作配合,防止“新瓶装旧洒”,尽快完成从“形似”到“神似”的转变。 (二)科学量化分析,重检和优化小企业信贷政策制度和业务流程
适应小企业专业化经营要求,近年来不少银行都建立了有别于大中型客户、专门适用于小企业的客户评级、尽职调查、授信审批、风险预警以及贷款回收等制度流程。当前要根据执行情况及暴露出来的问题,对相关制度流程进行全面重检,利用先进风险管理工具对风险与收益进行计量,对已不适应业务实际及制度设计不合理、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的要尽快进行修订。进一步调整优化小企业信用评级评价体系,改变目前以评级人员打分、定性分析为主,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的现状,尽可能增加反映客户增长潜力和还款意愿的量化指标,客观、真实地反映客户资信状况。
(三)突出第一还款来源审查,强化客户选择和信贷投向管理
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有利于扩大就业、具有良好偿还意愿和偿还能力、成长性良好的小企业。积极发展优质核心企业的上下游紧密联系型优质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优质小企业、细分行业中的排头兵型小企业。择优扶持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转化为生产力的科技类小企业。压缩和退出企业主涉足民间高息借贷或“黄、赌、毒”,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绿色信贷标准,主营业务不突出、公司治理混乱、技术水平低、盈利能力不足等风险较高的小企业客户。突出强调对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的审查,将第一还款来源的充足性、可靠性作为贷款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能够覆盖还款的可控现金流作为测算贷款额度的主要依据,合理确定授信总量,防止小企业贷款大额化倾向。加强贷款集中度管理,避免贷款过度集中于某一区域、行业或产业集群,引发系统性风险。 (四)以满足客户需求和降低银行经营风险为驱动,加强产品创新
深入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发契合小企业生产经营及资金周转特点的小额、短期、可控物权及现金流的自偿性信贷业务品种,既能有效解决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又将企业的风险管理直接纳入到信贷产品的风险控制框架和业务流程之中,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风险管理实效。在具体产品的制度和流程设计上,要保证金额、期限与客户实际需求相匹配,以其所处产业链为线索,将小企业与产业链中的核心大企业信用捆绑在一起,加强对现金流与物流的控制与管理,尽可能以企业的关键资产作为抵(质)押。 (五)以贷款用途和资金流向监控为重点,做实做细贷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