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学

昆虫分类学 一、名词解释

1. 种: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近似的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

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2. 模式标本:在发表新种时,第一次用于描述和记载新种所用的标本叫模式标本。 3. 正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选出的一个最为典型的标本称为正模。 4. 配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另选出一个与正模性别不同的标本。

5. 副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选出正模和配模后,同时所参考的其余同种标本,统称

为副模。

6. 双名法:昆虫和其他动物一样采用双名法,就是以两个拉丁文作为一个种的学名,这个

学名是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的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名。

7. 命名法:就是以两个拉丁文作为一个种的学名,这个学名是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的第

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名,通常还有第三个词:命名人的姓氏。 命名规则:

1) 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学名印刷体时常用斜体。 2) 学名中如果引用亚属名,可将亚属名加“()”放于属名和种名的中间

8. 并胸腹节:膜翅目昆虫常常第一腹节并入后胸,成为后胸的一部分,叫做并胸腹节。 9. 拟3节:跗节是4节,第3节小,包藏于第4节形成的槽内,看似3节。 10. 通常用的检索表有三种:包孕式、连续式、两项式。 11. 昆虫分类的形态学依据:

1) 翅的有无和类型 2) 口器的类型 3) 触角的类型 4) 跗节的类型 5) 变态的方式

12. 鳞翅目成虫的形态特征:

1) 体型有小有大,颜色变化很大,有的非常美丽,雌雄形态和颜色常有区别。 2) 身上和膜质的翅上密被扁平细微的鳞片,组成不同颜色的斑纹 3) 触角丝状、栉齿状、羽毛状

4) 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口器虹吸式。 13. 鞘翅目的形态特征:

1) 体小型到体大型,体壁坚硬,前胸背板发达,常露出三角形的中胸小盾片 2) 前翅加厚,合起来盖住胸腹部的背面和折叠的后翅,后翅膜质

3) 口器咀嚼式,触角变化大:线状、锯齿状、锤状、棒状、膝状、鳃叶状 4) 腹部末节常退化,缩在体内。 二、各目区分

? 口器:咀嚼式口器: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蜻蜓目、蜚蠊目;舐吸式口器:双翅目 虹吸式口器:鳞翅目;刺吸式口器:半翅目、双翅目;嚼吸式口器:膜翅目 ? 翅:直翅目:前翅复翅;半翅目:前翅半鞘翅、复翅或膜翅

鳞翅目:前翅鳞翅;鞘翅目:前翅鞘翅 双翅目:前翅膜翅;膜翅目:前翅膜质

蜻蜓目:前翅膜质;蜚蠊目:若有翅、前翅为革质

? 触角:直翅目:丝状;鳞翅目:丝状、栉齿状、羽毛状

双翅目:丝状、念珠状、具芒状膜翅目:膝状、丝状

半翅目:丝状、刚毛状鞘翅目:线状、棒状、膝状、鳃叶状等等 蜻蜓目:刚毛状蜚蠊目:丝状

1. 直翅目:体中大型,细长;具有听器和发音器;尾须有长有短,产卵器各不相同 蝗亚目(蝗科、蚱科):触角短于体长,产卵器凿状,如有听器,听器位于腹部第一节;螽

亚目(螽斯、蟋蟀、蝼蛄):触角长于或等于体长,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产卵器刀状、剑状或矛状

2. 半翅目:后口式;前胸背板发达,中胸有发达的小盾片;多具雌雄二型和多型现象、共

栖现象

3. 鳞翅目:鳞翅美丽;前后翅连接方式多为翅缰型、有扩大型 4. 鞘翅目:体壁坚硬

肉食亚目(步甲、虎甲、龙虱):后足基节固定在后胸腹板上 多食亚目(其他):后胸基节不固定在后胸腹板上

5. 双翅目:后翅退化成平衡棒;翅膜质透明、脉序简单;身上有时有鬃毛 长角亚目(大蚊科、蚊科):触角长于头胸之长;短角亚目(虻、食虫虻)、环裂亚目(蝇):

触角短于头胸之长;

6. 膜翅目:前翅大于后翅,翅的连接方式为翅钩型;除叶蜂为广腰亚目(胸部和腹部连接

处不缢缩)外其余都为细腰亚目(腹部基部收缩成腰) 7. 蜻蜓目:复眼发达,膜质翅通常有翅痣

8. 蜚蠊目:身体扁平,头部隐藏在前胸背板之下,下口式,触角很长

9. 脉翅目:口器咀嚼式,前后翅均为膜质,大小形状相似,翅脉密多,成网状 三、各科区分:

1. 蚱科:触角短于体长、前胸背板延伸过腹部,无发音器和听器 2. 蝗科:触角短于体长、前胸背板未盖过腹部,有听器 3. 螽斯科:触角长于体长,产卵器刀状,尾须短 4. 蟋蟀科:触角长于体长,产卵器矛状(外露),尾须长,前足步行足 5. 蝼蛄科:触角长于体长,产卵器内藏,前足开掘式

6. 粉虱科:停歇时两对翅成屋脊状叠放于体背,体小型,触角丝状,体和翅上被有白粉 7. 蚜科:体小型,停歇时两对翅成屋脊状叠放于体背,触角丝状,腹部第5节或第6节

背两侧各有一个腹管

8. 蝉科:触角短,刚毛状,单眼3个,体中至大型,前足开掘足

9. 叶蝉科:体小型,单眼两个,触角刚毛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前胸背板小

10. 沫蝉科:体小至中型,单眼两个,触角刚毛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头部比前胸背

板窄,前胸背板大,常呈六边形

11. 猎蝽科:体小至大型,体型细长,触角丝状,头部细长,喙短,成明显弧状弯曲,腹

部中段常膨大,多有单眼2个

12. 盲蝽科:体小至中型,触角丝状,喙第一节与头部等长,无单眼 13. 花椿科:体小型,椭圆形背部扁平,喙第一节很小,不明显,膜片常具不明显的纵脉,

单眼2个 14. 蝽科:体小至大型,体型椭圆形,背部较平,膜片有多条纵脉,常从一基横脉上发出,

单眼2个

15. 虎甲科:体长圆柱形,头比胸略宽,下口式,触角丝状 16. 步甲科:体长圆柱形,头比胸窄,前口式,触角丝状 17. 龙虱科:体椭圆形,扁平,触角丝状,后足游泳足

18. 鳃金龟科:触角鳃叶状,多为棕色褐色到黑色,中胸小盾片显著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丽金龟科:触角鳃叶状,多色彩艳丽具金属光泽,中胸小盾片可见 花金龟科:触角鳃叶状,多色彩艳丽有花斑,中胸小盾片发达,三角形 叩甲科:体狭长扁平,前胸背板后侧角突成锐刺状 瓢甲科:体瓢型或卵圆形。呈半球拱起,触角棒状

芫菁科:体长圆形,体壁和鞘翅较软,头下口式,鞘翅末端分离,不合拢 天牛科:体中至大型,触角丝状长于体长,复眼肾形

豆象科:体小型,卵圆形,鞘翅短,臀板外露,触角栉齿状或棍棒状 象甲科:体小至大型,触角膝状,额颊向前延伸成喙状 大蚊科:体大,细长,足特长,中胸背板上有“V”字型沟 蚊科:体小型,多毛,常具鳞片,头小,圆球形,复眼肾形 虻科:体中至大型,头宽,半圆形,复眼大

食虫虻科:体小到大型,体长,具许多刺毛,额上有一丛长毛,银白色

食蚜蝇科:体中型,身上无刚毛,具鲜明色斑,触角芒状无毛,头顶平或向上凸出 麻蝇科:体中大型,有粉、毛,中胸背板上常具暗色条纹,触角芒状基部有毛端部无毛

家蝇科:体小至大型,体上鬃毛较少,触角芒状全具毛 丽蝇科:触角芒状全局毛,翅侧片和下侧片各具一列长鬃 花蝇科:体小至中型,细长多毛,翅侧片和下侧片上无鬃 叶蜂科:触角线状,体粗壮

赤眼蜂科:体微小型,触角膝状,眼赤色 蚁科:体小型,触角膝状,上颚发达

蜜蜂科:体中型,黑褐色,密被毛,复眼卵形,腹末有螫针 熊蜂科:体中大型,粗壮,密生毛,复眼长形

巢蛾科:体小型,白色翅面上有黑点,后翅阔,不呈菜刀型

菜蛾科:体小型,后翅狭长,下唇须向上方,后翅狭长,不呈菜刀型 刺蛾科:体中型,粗壮多毛 螟蛾科:体细长,下唇须特别长

夜蛾科:体中型,体粗壮,下唇须很长或失踪,有翅缰

粉蝶科:体中型,底色为白色或黄色,前翅R脉4支,A脉1支 凤蝶科:体大型,色艳,后翅有尾突或无,前翅R脉5支 蛱蝶科:体大中型,常具美丽色斑,前翅R脉5支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