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麦哲伦环球航行; (5)卫星照片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形状 圆(除极点外) 圆) 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长度 等长 (约为2万千米) 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指示方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向 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相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起始线 等的纬线圈) 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 围 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度数分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布规律 判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N,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 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 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线、特殊线北极圈(66.5°)、30°、60°、两极东经160°经线、180°经线 (点) (90°)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赤道以南为南半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 球S 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 划分界0°——30°N(S)为低纬度 线 30°——60°N(S)为中纬度 60°——90°N(S)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116°E 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需要方向)

二、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北极上空看:方向 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 绕地轴不停地自旋转特点 地轴始终倾斜66.5°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转 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不同;春:昼夜交替(周期24小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时) 引起现象 12、1、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时间差异(东边比西五带形成(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自北向边早) 南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与冬至: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南北半球相反。 日 期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 春 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夏 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秋 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冬 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2.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3.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重点图:P11图1.14,P13图1.18 三、地图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 ①比例尺的计算: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小 → 表示范围大 → 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 → 表示范围小 → 内容详细

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辨别方向: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符号 注记=文字和数字 识记P18图1.25 一些常用图例

2.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山顶一般用▲表示,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弯曲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弯曲是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坡陡之处等高线密集,坡缓之处等高线稀疏)

(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