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摘 要]农村经济对我国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村金融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是农村经济进步的必要途径。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金融 可持续 发展

相比城市工业化程度、经济金融迅猛发展以及日益严峻城乡差距,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改革明显滞后,可持续性相对较差,使得农村金融成为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瓶颈,加快推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格局已迫在眉睫。我国农村金融在可持续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村资金供给失衡

1、财政支持上升空间极其有限

我国各方面发展资金缺口问题是一个长期客观存在问题,2009年我国财政赤字为737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1%。多年赤字,加上近几年金融危机尚未平息,各经济领域恢复尚需政府财政大力支持,依靠财政大幅投入来有效缓解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问题已不是一个现实选择。

2、农村金融投入力度减弱

由于四大国有银行金融改革运营方针战略性调整,其在农村经营网点大幅收缩(自1998年撤并行动开始至2002年短短4年间,四大国有银行共撤并网点多达2.7万,其中农行撤销最多约1.2万),支农力度大幅减弱,这进一步加大了农村资金供给压力。特别是把资金供给重任放在了农村信用社身上。

3、资本市场在农村资金供给中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差距大,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相对低下,加上国家利好的政策方针还是主要针对中大城市发展。目前指望资本市场缓解农村资金缺口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二、农村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不力

近年来农发行本应承担的农业开发和基本建设贷款由于资金来源不足,业务管理不善,以亏损方式经营。农行不能落实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是政策性支农难以跨越的瓶颈。此外,我国政府在战略布局和资源分配上强调城市过多,关注农

村过少,尤其是农产品短缺问题解决以后,发展重点向城市倾斜更加明显。据统计,2004年农业贷款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比重仅为5.5%,用于农业财政支出只占财政总支出7.5%;2005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金投入8.8万亿元,而用于农村仅为1.4万亿元,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只占有16%的社会投资。虽然近几年来财政对农村投入总量在逐渐增加,但占整个财政支出比重却在下降,资金问题仍然是新农村建设中最大的制约瓶颈。

三、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1、金融机构缺失

农村县以下乡镇金融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竞争,农户尤其是中小农户贷款难现象难以缓解。目前分布在非县城所在地乡镇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信社或邮政储蓄机构,农村本地金融市场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状态,从而导致农村金融中的储蓄-投资转化率低。除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的功能欠缺外,我国农村金融信托投资业还很不发达,极大地妨碍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2、农村各大金融服务机构经营效率、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流向很不合理,主要投向对经济贡献率不高的国有经济部门,而产值贡献率极高的农业经济却占用国有资产较少,资源配置严重失效;农发行业务范围狭窄,未发挥其政策性银行引导、示范、激励功能,加上长期历史包袱,已不能满足对农业扶持需要。

3、金融服务品种单一,金融创新供给不足

当大中城市金融机构一个个推出金融服务品种时,农村市场却依然如故,经营着单调的存、贷、汇业务。当农村资金需求出现多样化,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资金、大投入之时,金融机构依然钟情于小额贷款。农村金融信贷服务创新的缺乏,造成了农民贷款难的现象,阻断了农村经济发展。

4、金融覆盖面狭小

目前只设有一家银行业机构网点的乡镇有8901个, 农村地区仍有2868个乡镇没有银行业机构营业网点,且其中的80&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金融资源区域配置极不平衡。此外,农村金融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高学历人才奇缺。

四、贷款难,小额信贷存在严重的金融啄序

1、从银行借款农户只占全部借款农户3.97%,说明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信贷中覆盖率很低,其贷款对象主要是城市企业和居民。

2、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金额来看,其农户贷款有明显的金融啄序现象,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的农户(在总样本中占8%)获得了银行贷款金额的近60%,

1500元以下(最低收入农户,占总样本的20%),获得的金额比例为2%。

3、信用社是正式金融机构中提供小额信贷的主力,但它和银行一样有严重的金融啄序。信用社53%以上的贷款发放给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的农户,最低收入农户获得的金额仅为14%。

4、亲友借款是农户金融的主要来源,亲友借款金额占了全部借款金额的55.4%。

五、农业保险滞后,农业有效供给短缺

1、保险规模不断缩小

93年后农业保险业务不断萎缩,保费收入逐年下降,2000年农业保险出现了20年来最大下降幅度,为36%。2002年开始有所回升,但2004年再次下降到3.77亿元,全国户均只有1.6元,农业保险陷入增长停滞。从农业保险的密度和深度来看,我国农业保险的密度不到0.1%,农业保险深度不到1元。农业保险在广大农村地区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2、保险产品创新不足

1982年恢复农业保险之初,人保财险公司仅试办了牲畜和生猪保险等几个险种,93年农业保险险种增加到60多种,其中麦场火灾保险、棉花保险、烟叶保险等在全国大面积开展。但随着农业保险规模收缩,农险险种不断减少,目前仅有30多种。从各保险公司来看,农业保险仅占保险产品的极少部分,一般财产保险才是保险公司经营重点。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刘玲玲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农村金融深化与发展评析》陈军,曹远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路径选择》李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