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专用通信站场改造方案
摘要
本论文是根据本人在校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结合自己实际,对所干工作内容的实际情况,把原有铁路专用通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加以解决,将现有铁路专用通信的的一次更新换代,把模拟设备更新成数字的设备,使通信更信息化、数字化、逻辑化等,从而是铁路设备更稳定更可靠。
第一章对原有铁路专用通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加以说明和刨析并说明铁路专用数字通信的优点、特点。第二、三章说明数字调度通信基础知识,四至九章章FH98数字调度系统组网和介绍、实施办法。 本论文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内容真实可靠,知识全面,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注重基础概念和理论。
铁路行车指挥调度通信系统是铁路运输的神经中枢,直接为运输生产一线提供通信服务。为保证列车畅通无阻,安全高速,铁路专用通信系统必须为铁路运输提供迅速准确可靠的通信服务。
关键词:模拟设备;数字化;FH98数字调度系统
- 1 -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4
1.1 传统模拟通信设备主要存在的问题 ............... 4 1.2 数字调度通信设备的优点 ....................... 4 1.3 FH98铁路数字专用通信系统的特点 .............. 5
第二章 数字调度通信基础知识 ...................... 8
2.1 话音数字化过程 ............................... 7 2.2 数字时分多路通信 ............................. 8 2.3 关于2B+D .................................... 8 2.4 关于数字交换................................. 8
第三章 传统模拟方式铁路专用通信简介 .............. 9
3.1 调度业务 .................................... 9 3.2 站间通信业务................................. 9 3.3 站场通信业务................................ 10 3.4 区间通信业务................................ 10
第四章 FH98数字调度系统组网 .................... 14
4.1 组网简介 ................................... 14 4.2 业务构成 ................................... 14 4.3 枢纽主系统可以完成的业务有 .................. 15 4.4 车站分系统可以完成的业务有 .................. 15 4.5 关于2M数字环............................... 16 4.6 系统的安全性考虑 ............................ 18
第五章 FH98系统硬件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主系统面板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2 -
5.2 主系统电源开关顺序 .......................... 20 5.3 分系统面板介绍 .............................. 21 5.4 分系统开关电源顺序 .......................... 22 5.5板件介绍 .................................... 22
第六章 系统背板和配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主系统背板和配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分系统背板和配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板子热备份的背板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 各种接口板配线模块的运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 2M同轴电缆的连接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 前台及应急分机 ........................... 29
7.1 前台介绍 ................................... 29 7.2 26.B+D盒介绍 ............................... 30 7.3 应急分机 ................................... 31
第八章 结论 ..................................... 38
9.1结论 ........................................ 39 参考文献 ............................................ 40 致谢 ................................................ 41 附录 ................................................ 43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