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度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3)组织汇报交流。 ①说一说用乘法解答的理由。 ②说一说计算的方法、过程。

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竖式,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竖式: 8 5 0 8 5 0 × 1 5 × 1 5 4 2 5 0 4 2 5 8 5 0 8 5 1 2 7 5 0 1 2 7 5 0

师: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为什么可以这样写? 引导学生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b.如何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一个因数的末尾有1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

4.教学例题5后的“试一试”。

(1)出示问题: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引导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板书:850×20= (2)学生尝试解答。 (3)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4)指定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上台板演算式。 师:170的后面应该添几个0?为什么? (5)追问:170后面添的两个0应该怎么对齐?

(6)教师小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2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

(7)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5.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让学生交流后,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相同,即: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5页“练习六”第5题。

51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以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及时避免运算中的错误。 对于运算能力较强的学生,如能用口算完成,可让他们先用口算,再用笔算检验。 2.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6题。 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 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12题。 出示题目后,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

组织全班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52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整理与练习 第 6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教学重点:回顾、整理本单元学过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回顾与整理。

(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

提问: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你还知道哪些数量关系?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 提问: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4)复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提问: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2.交流质疑点。 二、查漏补缺训练 1.交流质疑点。

师:在本单元的知识点中,你感到有困难的知识点是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

2.完成教材第38~39页“练习与应用”。 (1)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

让学生独立进行口算,交流时说说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2)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

53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是否能做出正确处理。

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末尾的0的乘法在笔算时的正确计算方法。 (3)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3题。

这道题是练习积的变化规律。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说说是怎样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判断。

(4)完成教材第38~39页“练习与应用”第4、5、6题。 第4、5题:

学生直接根据数量关系来解答。 第6题:

先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计算出这周的营运总收入,再求出每天利润的平均数,最后计算一个月获得的利润。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39页“探索与实践”第7题。

这道题是积的变化规律知识的拓展。从一个因数变化拓展到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 练习时,先让学生计算出左边各题的积;再填写右表;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得出:

一个因数“×几”,另一个因数“×几”,所得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几×几”。 2.完成教材第39页“探索与实践”第8题。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54

第四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

课题:用计算器计算(一)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道乘法计算的题目,同学们想算一算吗? 出示第一题:20×5。 学生很快口算出结果是100。 出示第二题:24×35。

学生不能口算出结果,但能通过笔算也能比较快地算出结果是840。 出示第三题:6987×9876。

学生看到题目后,一定会感觉很麻烦,即使笔算也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很容易出错。 2.导入: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工具。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计算器

1.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

师: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预设如下: (1)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 (2)计算器有很多计算功能。 (3)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很普遍。 2.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

(1)让学生取出自带的计算器进行观察。 提问:你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吗?

5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